双水相萃取果胶酶的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水相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化分离技术,该技术具有生物相容性大,分离条件温和,分离步骤简单,易于放大,且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各类酶、核酸、生长激素及各种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纯。 本文首先对果胶酶活性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证明,次碘酸钠法测定果胶酶活性数值受外界影响误差较大,故采用DNS比色法进行果胶酶活力的测定,这种方法减少了误差,试验数据可靠,测定到的酶活力稳定。因此,DNS比色法是果胶酶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同时确定了果胶酶活力与稀释倍数的关系,在试验中,上相选取稀释倍数在500左右,下相选取稀释倍数在400左右。 本文研究了构造双水相体系的成相组分及不同操作条件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不同稀释倍数对果胶酶活力的影响;果胶酶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及影响果胶酶分配的因素;在PEG/(NH<,4>)<,2>SO<,4>双水相中研究不同PEG分子量、PEG浓度、(NH<,4>)<,2>SO<,4>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果胶酶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的影响。 试验表明,不同稀释倍数下的果胶酶活力不同;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以及在双水相成相浓度范围内,PEG1000对果胶酶活性影响不大,保持活力最高;在选定的浓度范围,(NH<,4>)<,2>SO<,4>对果胶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在以下的试验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分配系数:PEG平均分子量1000,浓度27%,(NH<,4>)<,2>SO<,4>浓度19%,pH为5.0,50℃,其分配系数达到12.65。 此外,对聚乙二醇相中果胶酶的反萃取进行了研究,考察不同浓度酒石酸钾钠对上相果胶酶分配系数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系统中,控制聚乙二醇的百分含量为27%,硫酸铵的百分含量为19%,酒石酸钾钠百分含量为20%,pH为5.0,室温下,反萃取聚乙二醇/酒石酸钾钠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可以达到最大值,K=5.0。经过反萃取后,果胶酶大部分集中在下相(水相)中,其分配系数为5.0。 在直接从发酵液中萃取果胶酶的试验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萃取结果,试验中萃取分配系数可达8.0,反萃取分配系数可达4.5。
其他文献
甘露低聚糖是近年来国际上颇为流行的一种新型功能性低聚糖,它是由2~10个甘露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主链,再在主链上连接葡萄糖或半乳糖的杂聚寡糖。它能有效促进人体内有益细菌
本文由碱式氯化铝和氧氯化锆为主要原料,分别以月桂酰基丙基甜菜碱和椰油酰基丙基甜菜碱为配位基通过两步络合反应制备出两种铝-锆有机金属络合物偶联剂,并将此新型铝-锆有机金
学位
本论文采用量子化学理论,以第一性原理方法(DFT和ab intio)并运用标量/旋轨耦合相对论ZORA方法,对镧系元素的原子和化合物性质进行了研究。论文重点关注镧系收缩和镧系原子及其4f
植物水孔蛋白在植物体内形成水分选择性运输通道,介导胞内或胞间的水分跨膜运输,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对于提高克隆植物水分生理整合及抗盐、抗旱性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
重金属胁迫对共生固氮的影响,目前多停留在表型观察及生理数据分析,对其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豆科植物天蓝苜蓿作为研究对象,对实验室前期通过RNA-seq分离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