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态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低碳经济”等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的生态文明也成为了当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有必要对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进行重新审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考察,用深绿色生态文明的概念替代浅绿色生态文明的概念,进一步用深绿色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健康发展。技术的社会形成(SST)理论方法已经在一些领域内屡试不爽,发展迅速。有学者借鉴SSK及SST理论,提出了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本文就将对技术的社会形成(SST)这一理论进行尝试性扩展,并用扩展后的理论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相关问题。希望这一拓展和研究能够对技术的社会形成(SST)理论方法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论文全文共七章,包括第一章绪论和第七章结束语。论文第一章作为绪论,交代文章的写作缘由,然后对文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先行界定,包括对于浅绿色生态文明与深绿色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等相关范畴进行界定。论文第二章,分别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相关理论和现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生态文明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生态文明实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的分析。论文第三章,从《易经》、《道德经》等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以及中国儒家的“天人合一”等理论对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和理论进行定性的比较分析。然后再对中国现阶段的“自上而下”的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以期望对中国的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论文第四章,介绍了当今世界通行的和正在开发的生态文明相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水电技术、核能技术、氢能技术以及当下流行的碳捕获与碳封存相关技术,以期望为中国进行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论文第五章,分析中国进行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科学理论、低碳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论文第六章,以科学史研究的外史论转向为逻辑起点,通过对知识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以及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SST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通过对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的历史沿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SST理论进行推广,把SST理论方法的研究对象扩大到生态文明,即从社会综合的因素来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论文第七章,通过以上各章节的理论与实践分析,最后得出三点结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阻碍生态文明的罪魁祸首;第二,巨大的贫富差距是生态文明难以逾越的障碍;第三,特色之路是中国进行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并给出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几点建议。在文章的最后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必将引领生态文明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