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和泰语同属于汉藏语系,而汉藏语系的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量词。既然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那么必然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比如汉、泰语中修饰动物类个体量词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不管是在量词的数量、名量搭配、数量名结构上,还是两个民族对动物名量词的搭配认知上都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以泰语为母语的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时不可避免产生很多偏误。汉语量词研究相比汉语其他词类研究起步较晚,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相对于其他语言的量词,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分析也相对滞后。汉、泰语量词的对比研究更薄弱。笔者在搜集关于汉泰两种语言量词对比研究的资料时,发现从整体结构上谈论两种语言量词差异的文章居多,但从量词内部小类出发进行对比分析的论文少之又少。也有过从某一类量词角度出发研究差异的,比如潘秀英曾发表过《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研究》,但具体到笔者这样小范围的汉、泰语动物类个体量词对比分析的文章,笔者至今还没有发现;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动物类个体量词的教学也缺乏建设性意见。结合以上种种原因,笔者决定做这方面的相关调查研究,利用在泰支教期间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的偏误,分析偏误原因,从语言本体知识、民族认知和文化差异等角度对汉、泰语动物类个体量词进行分析研究。汉语中每个量词与动物的搭配都是有理据可循,其背后隐含的民族认知和文化差异都对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有重要影响,所以笔者提出要注重语言本体、语义起源的解析,而不仅仅是以汉民族的语言习惯来解答学生关于名量搭配上的疑惑。所以本论文想通过探讨汉、泰语各动物类个体量词在语义起源、认知和文化等方面的异同点来解析泰国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从而为对泰汉语动物类个体量词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有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