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地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各项活动的重要承载因素。本文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构建了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对2005—2020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借助GIS等软件实现了其空间分布。最后,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30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拟为推动研究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土地功能分区的科学划定和保护提供一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各项活动的重要承载因素。本文基于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构建了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运用修正后的模型对2005—2020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并借助GIS等软件实现了其空间分布。最后,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30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拟为推动研究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土地功能分区的科学划定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2005—2020年,甘肃省各地类面积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除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其他地类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幅度达60.58%)。研究区各地类之间的转化主要受“退耕还林还草”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耕地向林、草地的转移类型主要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地区;建设用地作为转入型用地,接收了耕地和未利用地大量面积的转入;而未利用地是补充各类用地的重要来源,作为主要的转出型用地,在维持甘肃省用地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地区。(2)总体上,2005—2020年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先大幅下降再匀速增加的趋势。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以调节、支持服务为主。在14个地级市中,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陇南市的地均ESV呈现相对较高的价值水平,嘉峪关市、武威市、金昌市和酒泉市地均ESV较低,其余7个地级市的地均ESV处于中等水平且差异不明显。从各地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贡献率来看,面积具有绝对优势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贡献率约40%。林地、水域、耕地和未利用地的贡献率次之。(3)从ESV的空间分布来看,研究期间甘肃省ESV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ESV低值区集中位于甘肃省未利用地广泛分布的北部地区,同时由于北部地区存在ESV当量因子较高的石羊河、疏勒河和黑河水域的分布,ESV的中高值区和高值区也零星、交错分布于此;而中低值区集中分布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区,中值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和西南部林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近15a,各个时期不同等级的ESV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增益/减损,但变化幅度不大。从ESV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来看,呈现较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相关指数总体上大于0.45。(4)甘肃省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心整体处于甘肃省几何中心(103°.08′E,36°.66′N)的南部,反映出南部ESV略高于北部地区。期间,重心坐标表现出从南向北的转移轨迹,迁移距离在不断缩短,说明甘肃省南北间ESV趋于平衡和稳定。此外,关于甘肃省ESV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的探究发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ESV的影响力最大。因此,ESV重心转移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存在密切关系。(5)在自然发展情景下,2030年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得到控制,但水域面积的减少值得被关注。2030年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处于下降状态。从单项ESV来看,由于水域面积减少导致其生态系统主导的4项ESV有所下降。从不同等级的服务价值变化来看,中低值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其他等级下的ESV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2030年ESV空间正相关关系略微减弱。
其他文献
面对经济,社会和人口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全面胜利,解决了整个地区的贫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现行标准下,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奇迹般的成绩。但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今天,老年群体健康贫困问题突出、适应环境能力下降以及社会参与和交往的减少,容易致贫或返贫;此外,我国的特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目前长期维持的低生育率,家庭代际关系不断弱化,老年群体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迅速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已相继显现出来。目前中国的旅游产业已迈入新一轮发展阶段,需要对其地位与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带动了沿线国家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行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更是被人们称
盲目的城镇化搬迁相当于将农村贫困人口转变为城市贫困人口,其中存在的生存风险对搬迁群体而言有过而不及的态势。易地扶贫搬迁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式的搬迁活动,实施成功与否关系到未来能否保证搬迁群体“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实现,科学有效的搬迁安置模式是确保移民从非自愿移民到自愿移民转变的关键。在城乡关系逐渐趋向融合的态势下,应当跳出“就城谈城”“在乡言乡”的思维窠臼,用“超越城乡”的眼光来思考搬迁移民的
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区域专业化和农业组织化相伴而生,区域专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其相应农业组织化水平也高,即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就不会有农业组织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真正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就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借助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一定的经营组织形式,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将更多小规模农户或小规模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实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其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与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更高质量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后一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能够为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服务,在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作为我国重要“生态源头”,甘肃省在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本源性屏障功能,但生态建设任务艰巨。甘肃省经济欠发达且生态脆弱,林业发展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
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甘肃省近年来积极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村面貌也发生了翻地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地方财政资金紧张短缺、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毁损现象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效用有效发挥。农村居民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村庄基础设施管护活动中去,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具有重要
目前,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发展已较为完善,而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由于缺乏规范的技术规程等原因,已有基准地价评估方法较难适用于我国欠发达地区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评估。因此,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评估方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同权同价的可行性和常规基准地价制订方法适用性的基础上,创新按全域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定级估价,用权能修正和意愿调查确定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的思路与方法。并以皋兰县(
土地,作为农村最大、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要素,在推动全面脱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农地流转作为农地资源和劳动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近些年受到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在农户减贫中的作用已得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认可。在西北贫困地区,传统的粗放式农业耕作导致资源极大的浪费,投入和产出的不协调仍是该地区很难从农业方面获得减贫的原因之一。目前关于农地流转减贫机理的分析不够完整,贫困地区农户对农地的投入以及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地矛盾愈加突出,而土地整治是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土地整治的力度,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及其工程建设内容安排针对性不强,不注重耕作层地力修复、土壤盐碱化治理和沙漠化防治等工程建设,土地整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