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一类特殊的抽象名词—“外壳名词”及其周围的语言环境。这种名词在英语中有很多,如:case、chance、fact、idea、news、point、problem、position等。这些高频使用词的后面往往连接显示具体内容的短语或从句,犹如一个“外壳”,吸纳具体的内容,因而被德国著名语法学家Hans-J?rg Schmid称作“外壳名词”。“外壳名词”的使用反映了语言结构的体验基础。语篇中大量复杂的信息有时需要再次提及或预先提示,但由于大脑记忆的局限性,信息不能线性地再现,因此要用“外壳名词”把这些信息打包。语言信息包装不仅揭示了现实世界与语篇之间的象似性,而且说明语言结构反映了人类的认知结构,“外壳名词”是一个强有力的表达语言概念的工具。目前对“外壳名词”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心智空间、概念整合、经验同一性和空间隐喻为理论依据,试图通过分析“外壳名词”的特点、分类、语法构式、功能及其认知功效,来阐释“外壳名词”存在的根本动因,为抽象名词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讨:1.为什么人们如此频繁地使用“外壳名词”?2.“外壳名词”及其“内含”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外壳名词”是如何在不同的语法构式中起作用的?本文是基于COBUILD语料库对英语“外壳名词”的认知推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词汇使用频率与人类的认知有关;“外壳名词”是依赖于语境的,离开了“内含”,它就像一个空壳,将不再有意义;“外壳名词”分别具有刻画、聚焦化和联系等具体功能及认知上的临时概念构建功能,即:概念切分、具象化和概念整合功效;“外壳名词”是学术写作的核心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