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以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麻醉恢复评分(Post Anesthesia Recovery System,PARS)及洼田饮水试验方法评估患者的早期吞咽功能,以探讨吞咽功能正常的术后患者早期进饮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2017年6月~11月收治的60名60到80岁在全麻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术前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进饮食安全评估后,设定个体化的进饮食方案:术后返回病房由责任护士利用PARS对其麻醉恢复情况进行评估。PARS评分≥7分为麻醉完全清醒,如<7分则15分钟后复测,直至麻醉完全清醒。当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判断患者的吞咽功能是否恢复正常。患者吞咽功能正常后,给予患者少量流质饮食。根据患者对食物的耐受性和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直至普通饮食。并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方案,同时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饮食护理方案,即全麻患者术后达到完全清醒状态后2小时开始饮水,6小时后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然后逐步过渡至普通饮食。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发生呕吐、腹胀等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并探讨全麻术后早期进食对患者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录入和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长、术前禁饮禁食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术后首次进食时间(t=-8.124,P<0.001)、首次排气时间(t=-4.264,P<0.001)、首次排便时间(t=-4.985,P<0.001)、肠鸣音恢复时间(t=-7.679,P<0.001)、首次下床活动时间(t=-5.541,P<0.001)、术后住院天数(t=-2.634,P=0.011)等资料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在腹胀发生率(χ2=1.017,P=1)及呕吐发生率(χ2=1.017,P=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进行PARS及洼田饮水试验的评估,在患者全麻清醒、吞咽功能正常后即进饮食。与传统术后饮食方案相比,此方案不增加患者呕吐、腹胀等不适,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促进患者肠鸣音和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