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如今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到新能源车后,其在某些方面的重要性已经可以与燃料相提并论。作为新型的能源存储系统,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不仅减轻了人类对日益减少的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锂离子电池系统中,其性能的好坏主要决定于电极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典型代表聚阴离子化合物Li Fe PO4因其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已被商业化应用,然而其理论比容量(1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到新能源车后,其在某些方面的重要性已经可以与燃料相提并论。作为新型的能源存储系统,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不仅减轻了人类对日益减少的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锂离子电池系统中,其性能的好坏主要决定于电极材料。作为正极材料的典型代表聚阴离子化合物Li Fe PO4因其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已被商业化应用,然而其理论比容量(170 m Ah g-1)较低,使得其在高能量锂离子电池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探究其他高工作电压、高容量的聚阴离子化合物正极材料具有重大研究意义。此外,过渡金属类化合物因其充放电过程中的多电子反应而具有远高于商业化石墨的比容量,且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使其作为负极材料表现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过渡金属类化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基于以上讨论,本论文主要研究钒基、钼基两种电极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并使用原位测试方法详细的研究了其相应的充放电机理,其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钒基Li9V3(P2O7)3(PO4)2化合物,通过异价的Mg2+掺杂获得了一系列纯相的Li9-xMgxV3(P2O7)3(PO4)2(0.01、0.02、0.05)粉末样品,XRD结果表明,由于相近的离子半径,Li位Mg掺杂并没有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2.通过异价的Mg2+取代Li+,在Li9V3(P2O7)3(PO4)2中引入额外的电子,显著的提高了样品的电导率,Li9V3(P2O7)3(PO4)2样品的电导率从未进行掺杂时的3.2012×10-7S cm-1提升至掺杂量为0.01时的8.8470×10-6S cm-1。实验结果表明,当Mg掺杂量为x=0.01时,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与纯样品相比,掺杂后的样品的倍率性能显著提升,特别是在较大的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保持率接近100%,并利用原位XRD阐明Li9V3(P2O7)3(PO4)2作为正极材料的相关储锂机理。3.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具有NASICON结构的Li3Ti0.75(Mo O4)3。探究了Li3Ti0.75(Mo O4)3在0.01~3.0 V vs.Li+/Li电压窗口下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超过950 m Ah g-1的比容量,且1 A g-1的高电流密度下,经过350次循环后,仍可获得644.6 m Ah g-1的高可逆比容量,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性能。通过不同循环阶段的SEM图像结果以及变速CV拟合得到的赝电容效应分析了Li3Ti0.75(Mo O4)3作为负极材料具有优异循环性能的原因可能为颗粒形貌在循环过程中逐渐细化且形成规则的纳米球形貌。4.通过原位XRD详细分析了Li3Ti0.75(Mo O4)3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多阶段相变与储锂机制。观察到Li3Ti0.75(Mo O4)3在首次放电中经过少量的嵌锂后转化为Li Ti O2和Li2Mo O3两相,且通过TEM观察到放电至0.01 V后最终转化为金属Mo和Ti。结合不同电压状态下的TEM和非原位XPS结果阐明了后续充放电循环的机理,即金属Mo和Mo O3之间发生转化。5.将Li3Ti0.75(Mo O4)3与商用正极材料Li Ni0.8Co0.1Mn0.1O2组装成全电池,在0.5V~3.0 V的电压范围内全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30 m A g-1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达到约125 m Ah g-1且循环稳定性良好。使用组装的全电池成功点亮LED灯泡,为探究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的实用性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混沌与超混沌系统的研究是非线性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上研究混沌系统主要是为了刻画混沌的特征,揭示混沌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混沌系统的动力学性质.如何把混沌科学发展成为一门应用技术并且应用混沌研究的成果为人类服务已成为21世纪非线性科学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n(n≥3)维混沌(超混沌)系统最多有n-2个正的Lyapunov指数的混沌(超混沌)吸引子.构造一个具有n-2个正Lyapunov
自2004年科学家成功剥离石墨烯后,二维材料及其异质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得益于其独特的层内物理特性,这些材料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与此同时,压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学参量,通过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而影响材料的物理特性,提供了一种干净并且可量化的二维材料的研究手段。本文首先通过掺杂新型二维材料MXenes一族中最常见的Ti3C2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其电输运特性与层状结构的关系。而后,以金刚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日常生活中需求的增加,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也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将神经网络模型导入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神经网络参数冗余问题一直是阻碍神经网络推断和难以将其嵌入至移动设备的主要原因.论文针对神经网络模型复杂度高、参数冗余而导致的计算成本大和内存资源占比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有效的神经网络剪枝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神经网络训练模型中引入零模正则项来促使模型权重稀疏,并通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理论就预言在质子数Z=114和中子数N=184附近存在长寿命的稳定核素,即超重“稳定岛”,人们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在实验室合成了十余个新元素,迄今为止最重的超重元素是Og(Z=118),它由俄罗斯Dubna实验室合成。随着新一代核物理大科学装置的建成,采用丰中子核引起的熔合反应和多核子转移反应,可以产生稳定线附近或者丰中子的超重原子核。核-核相互作用势在研究超重核形成机制中至关重要
超子是一种不同于核子的重子,其夸克组分中存在奇异性夸克。针对包含奇异性夸克物质的研究为核物理拓展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奇异性核物理。自发现超子以来,关于超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子与核子的相互作用以及超子与核子形成束缚态等问题上。目前,理论和实验上对于自由空间中超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了解得比较清楚,但是对于核介质中超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对于Σ超子与核子的相互作用。早期人们认为其与核子的
经过多年发展,电场强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食品等工业领域。因此,利用外加电场技术来促使球形电介质的相变过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热力学中,球形电介质的相变理论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静电场对球形电介质的特殊作用,深入研究了静电场对球形介电液滴或球形介电气泡相变过程的影响机理,为进一步将电场应用于球形电介质相变过程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经典的热力学基本方程出发,建立由球形电介
为促进能源体系的多元化同时降低能源利用的成本,水系锌离子电池近些年被给予了大量的关注。然而,其直接使用锌金属作为负极的作法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降低了电池的生产成本,但另一方面又因锌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增加了电池的不稳定性。在众多的改进策略中,采用供锌材料作为正极,以避免水系锌离子电池对锌金属负极的依赖,有望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但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对于高性能供锌正极材料的探索仍有待开展。另外
准周期拼图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准晶的几何结构。Ammann-Beenker(AB)拼图模型是八次对称准晶模型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而局部构型的几何性质是理解准晶体形成机理的关键。本论文研究了AB拼图的7种基本构型及其相关的性质,并引入几组阿曼线来探究构型变换及其关联性质。在局部生长规则的基础上,对AB拼图的生长模型进行改善,使其能够从任意的构型出发,最终形成具有八次对称结构的准周期拼图。基于之前研究者提出
由于便携式设备、电动汽车等产品得到了广泛且快速的应用与普及以及现代社会对储能体系的需求快速扩大,使得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人们对低成本、高安全性储能体系的需求。钠离子电池与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低成本等优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有望成为新型电化学储能体系的候选者。锰基磷酸盐正极材料无毒无害、坏境友好,适合规模化生产。其诱导效应能进一步提高锰元素的工作电压,而稳固的三维开放结构使其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因此拥有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WOLEDs)由于具有高效、低能耗、无蓝光损伤、超薄、柔性和可弯曲发射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节能环保固态照明技术,在照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WOLEDs的商用化产品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但对于WOLEDs最重要的研究仍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稳定性。根据自旋统计理论,在电注入的情况下会产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