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加速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变迁的必然过程,也是一种极其深刻的制度变迁。这一过程是农民和社会普遍受益的过程,也是弥合城乡之间的断裂、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必由之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问题认识不足,工作滞后,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形成了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城市农民工问题”。政府如何面对、重视和具体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带来的种种新的社会问题,如何为农民工平稳地融入城市转变为新市民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在学术上研究、在现实中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以S市农民工为个案,从人口流动理论,治理理论,公民社会理论等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现状并进一步分析政府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力图通过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探索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化规范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机制,为城市农民工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文章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样本的选取,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现状、调查基本情况介绍及研究方法和主要概念四个层面,作为展开全文论述的一个铺垫。关于研究地点的选取有如下考虑,目前农民工问题研究选取的地点大多是发达和较为发达地区,S市是欠发达地区,所以将S市政府推动农民工城市化作为个案,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是对全面研究中国政府解决农民工市民待遇问题的必要补充,弥补了相关研究选取地点的不足。
文章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理论依据,包括人口流动理论,借用了刘易斯一费一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治理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作为全文论述的理论依据。
文章第三部分阐述分析了政府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包括S市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农民工贡献的经济学论证,政府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尽快消除城乡二元壁垒,加速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有利于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全文论述的初步深化。
文章第四部分深入分析了S市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缺陷,包括政策缺失——制度瓶颈之分析、管理缺责——效能失灵之分析、服务缺位——
创新乏力之分析共四个层面,是全文分析的重点部分。文章第五部分研究提出了完善s市政府推动农民工市民化服务和管理的对策建议,包括创建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实行行政规范与政策引导机制、实行立法配套和司法干预机制、建设内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功能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位完整的社会监督体系共六个层面,是全文论述的创新观点的集中体现。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目前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当代中国城市农民工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令人信服的观点,但还缺乏融合经济转型、制度创新、公共管理等各种要素的系统研究。本文以S市政府为例,结合当地农民工的生存状态,重新分析研究了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职能缺陷。本文力图通过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探索建立城市农民工社会化规范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机制,为城市农民工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