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为0.2-0.3‰,病变主要累及骨骼、眼睛和心血管系统,有时也累及肺部,皮肤和硬脑脊膜等器官。症状主要有主动脉瓣返流,晶状体异位,骨骼过长和比较严重的新生儿马凡氏综合征。目前在基因方面的研究认为马凡氏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编码细胞外基质蛋白原纤维蛋白-1(FBN1)的基因发生突变。尽管马凡氏综合征有严格的临床诊断标准,但是由于该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部分患者不一定符合诊断标准,而且马凡氏综合征的许多症状是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多数儿童期的患者并未出现临床症状,因此,许多马凡氏综合征患者需要基因诊断和临床诊断相结合才能确诊。由于该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确定了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对于其后代产前诊断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FBNl基因定位于15q15-q21.1,该基因长230kb,有65个外显子,mRNA长度为10kb,并翻译为含287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由于FBNl基因比较大,外显子数目较多,其突变可以发生在整个基因的任意区域,没有集中的突变热点,这就导致了筛查突变的难度增加。目前国内外针对马凡氏综合征的研究主要是检测FBN1基因是否存在突变,而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也是目前研究此疾病的最大难题。本研究旨在筛查FBN1基因突变,确定突变位点,并寻找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策略。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马凡氏综合征患者:11名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临床诊断的马凡氏综合征患者,其中4名患者有家族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家系。2、正常对照:50名性别和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人。二、实验方法:1、应用PCR-DGGE技术检测11名患者FBN1基因的65个外显子,DGGE电泳出现泳动变位患者送往测序,确定其FBNl基因是否存在碱基变异。2、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患者家系中其他患者、表型正常者及正常对照者的FBN1基因,排除该碱基变异为SNP位点,确定此位置为碱基突变。结果1、应用PCR-DGGE技术结合测序,在一个有家族史的患者家系中发现FBNl基因出现一个未见报道的无义突变,为C3670T引起的Gln1224Stop;在3名患者中检测到一个已报道的SNP位点rs3825962。2、应用PCR-RFLP技术验证了患者的突变位点及突变性质。结论本研究发现了FBN1基因的一个未见报道的致病突变为C3670T引起的Gln1224Stop和一个已报道的SNP位点rs3825962;FBN1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其基因诊断的可行性还有待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