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针刺结合中药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来观察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与针刺结合纳米凝胶疗法和单纯针刺疗法进行对照比较,旨在初步评价名老中医李家康教授贴敷验方的疗效,进一步改良中药制剂,为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打下基础。方法:收集90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单中心随机法分为3组,其中,针刺结合中药贴敷组30例,简称贴敷组;针刺结合纳米凝胶组30例,简称凝胶组;单纯针刺组30例,简称基础组。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症状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均以常规针刺治疗和西药治疗为基础,西药治疗为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和甲钴胺片。贴敷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特制中药制剂贴敷翳风、牵正两穴;凝胶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纳米凝胶涂于翳风、牵正两穴;基础组仅采用基础治疗。三组取穴、疗程等处理完全相同,在治疗前后都采用H-B(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量表、中医症侯积分量表、FDI面部残疾指数量表进行评分,并进行组内及组间的疗效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总疗效比较:连续4个疗程的治疗后,贴敷组、凝胶组、基础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0%、83.30%、80.00%。贴敷组和凝胶组的总有效率、贴敷组和基础组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凝胶组和基础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贴敷组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凝胶组和基础组,而凝胶组和基础组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无差异。2.H-B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组内的H-B评分差值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贴敷组和凝胶组、贴敷组和基础组的H-B评分差值经t检验,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凝胶组和基础组的H-B评分差值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面神经功能障碍方面,三组均有效,但贴敷组优于凝胶组和基础组,而凝胶组和基础组无差别。3.中医症侯积分量表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组内的中医症侯积分量表评分差值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贴敷组和凝胶组、贴敷组和基础组的中医症侯积分量表评分差值经t检验,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凝胶组和基础组的中医症侯积分量表评分差值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组均能缓解周围性面瘫的中医症状、体征,但贴敷组优于凝胶组和基础组,而凝胶组和基础组无差别。4.FDI评分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组内的FDI评分差值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贴敷组和凝胶组、贴敷组和基础组的FDI评分差值经t检验,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凝胶组和基础组的FDI评分差值经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组均能改善周围性面瘫的面部残疾和生存生活质量,但贴敷组优于凝胶组和基础组,而凝胶组和基础组无差别。结论:1.针刺结合中药贴敷、针刺结合纳米凝胶及单纯针刺皆能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2.针刺结合中药贴敷的总有效率高于后两者。并且,针刺结合中药贴敷在治疗面神经功能障碍、缓解中医症状、改善生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针刺结合纳米凝胶和单纯针刺。3.针刺结合纳米凝胶和单纯针刺在各方面无差异,说明纳米凝胶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无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