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的现代性理论是研究中国问题的参考框架,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理论基右。在“现代性维度”中动态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其结论必然会有崭新一面的呈现。
当前中国所建设的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所推进的现代性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这种“特色”首先就表现在它有坚实的根基,即中国现代性一定要筑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
从现代性启蒙维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来看,启蒙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近现代以来,中国历经多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中,包括新文化运动在内的“五四运动”、1979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当下对于“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关注,都具有现代性启蒙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正是因为有着这三次启蒙的存在,才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端正前进的方向,使得中国的现代性构建始终向着“理性化”的方向迈进。
从现代性理性的维度看,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交互作用,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历程。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五四”综合性启蒙时期所倡导的民主、科学,就是一种“理性”声音的表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国初期的岁月里,在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性感召下,全国人民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涨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来,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文革时期,价值理性发生扭曲,直至改革开放才认同工具理性的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中国当代现代性的建构,必须倡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调与平衡。
从现代性的制度化维度看,现代性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变革的大洗礼,涉及所有的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制度的转变。新中国建立之初,实现了民族国家的构建,中国从此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权,同时启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初见成效。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从异化中回归,并首先在经济领域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进入新的世纪,“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念上和政策上的重大突破。作为理念,需要更深入的挖掘和阐释,使之成为与现代性价值观相融合的体系。“以人为本”要有制度的支撑,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秩序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
中国的现代性生成和建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历史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过程。启蒙是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共同逻辑起点,它包括对已有价值的颠覆和新价值的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中国一步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中国现代性一步步建构并走向“理性化”的过程,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性的启蒙、发展、不断演进,并制度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更是一个双向互构的过程。这种互构使中国找到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当前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结合在一起,进而深化两者之间的互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