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从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方面观察肝纤维化的起始——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发生,探讨MMP2、DDR2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病理进程中的表达及可能发挥的作用,进一步阐明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并为下一步以DDR2为靶点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50只雄性Wistar大鼠正常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吡唑对照组(P组)及模型组。模型组38只,橄榄油拌平衡饲料喂养大鼠的基础上给予每日两次白酒、吡唑混合液胃内灌注,白酒折算成酒精后其量及浓度每两周递增一次,吡唑按25mg/kg·d溶于灌胃酒精中。正常对照组(6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两次灌胃。吡唑对照组(6只)给予模型组等量的吡唑溶于等量生理盐水每日两次灌胃。模型组分别于4周(M1组)、8周(M2组)、12周(M3组)和20周(M4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和吡唑对照组于16周全部处死。取肝组织标本,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通过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Ⅰ、Ⅳ型胶原及层粘连蛋白)及电镜观察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发生,最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MMP2、DDR2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与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随造模时间延长依次出现肝组织脂肪变性、气球样变、炎症及纤维化等病理过程,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沉积逐渐增多(P<0.05),电镜下肝窦内皮细胞失窗孔及连续性基底膜形成的现象与肝窦周Ⅳ型胶原及LN表达逐渐增加提示建模12周出现肝窦毛细血管化。DDR2、MMP2基因和蛋白量表达也随建模进行逐渐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MP2表达量与肝窦毛细血管化评价指标(网状纤维、Ⅳ型胶原、LN)呈正相关,同时DDR2表达量与MMP2表达量及肝窦毛细血管化评价指标也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和吡唑对照组病理检测无明显异常,且两者之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MMP2及DDR2微量表达。结论通过给予橄榄油拌平衡饲料喂养及白酒、吡唑混合液灌胃可以成功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观察到病理发展过程中的肝窦毛细血管化现象。随造模时间延长,DDR2、MMP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DDR2与MMP2表达量及肝窦毛细血管化评价指标呈正相关,提示DDR2可能通过MMP2介导胶原与肝星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参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