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区域士地利用/覆被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因而定量的描述景观空间格局,进而与不同的生态过程相结合,揭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基础和重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环境影响应对全球变化下的区域尘态环境安全挑战,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支撑,结合FRAGSTATS的景观指数统计功能,获取了较客观的研究区范围内的空间数据,并通过实地调研资料和统计资料补充相关属性数据,对研究样带的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18年间东江中下游流域样带的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林地一直是整个研究区域的基质。自然景观向人为景观转化的趋势明显,水域、园地、林地、耕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建设用地、基塘等用地面积增长较快。景观的破碎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持续增加。研究样带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一定的上升,分别从1987年的1.5120和0.7271上升到2005年的1.6812和0.8085,表明该样带景观异质性有所提高,景观中各组分的分配均匀。
2、研究时间段内,东莞段、惠州段和河源段三个梯度区内的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梯度特征。斑块数量、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均为东莞段>惠州段>河源段,反应了不同梯度区内的人类活动强度的差异。
3、1987年~2005年间,东江中下游沿线样带的景观格局变化并呈现梯度特征的驱动因素主要有地形条件的差异、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和政策体制等因素。景观格局的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多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水土流失、水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运用遥感手段研究多时相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其驱动力和环境效应进行了定性分析,对实现整个研究样带和各梯度区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