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十九世纪早期有代表性的三部英国哥特式小说:即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查尔斯·马图林的《漫游者梅尔莫斯》和詹姆斯·霍格的《一个清白罪人的忏悔》,尝试探讨三个文本中的身份恐惧和二重身的联结。在回顾二重身文学的发展和梳理其相关文献之后,论文重新解读了三者中的主要人物由身份危机所带来的恐惧以及幻想。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正在经历英伦三岛联合和工业革命,其社会秩序在社会改革、爱尔兰和苏格兰民族主义、早期城市化的多重影响下而被迫重组。本研究展示了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体对自身身份进行的离心式和不相称的重组,认为这种重组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身份理想,最终注定是失败的。经历社会更迭的人物主体无法用自己的知识去认识世界和自我,陷入一种主观性危机,遭受身份恐惧。玛丽·雪莱、查尔斯·马图林和詹姆斯·霍格创作了不同的二重身模式来描述不同的身份恐惧。在《弗兰肯斯坦》中,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创造一位新“人”作为二重身来建构自己浪漫幻想的新身份,这位被创造的“人”成为一位没有身份的丑陋怪物,是维克多乌托邦式新身份的对立面,象征个人存在于既定传统社会的身份恐惧。在《漫游者梅尔莫斯》中,浮士德式的人物漫游者梅尔莫斯是斯坦顿、阿朗佐、伊玛丽/伊西多拉、瓦尔贝格和埃莉诺这些遭受苦难人物角色的共同二重身,他在这些角色濒临崩溃的时候出现,妄图用自己漫游身份换取他们的灵魂来救赎自己。这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被当成他者,梅尔莫斯提供的身份交换这一交易,是他们的一条非现实出路,梅尔莫斯的出现帮助了这些他者完成自我认同身份的探索。在《一个清白罪人的忏悔》中,罗伯特·林格汉姆是一位加尔文教信徒,他受到一位如影随行的神秘友人吉尔-马丁的诱惑,相信其鼓吹的宗教既定身份—自己是上帝选中的达尔城堡继承者,却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位精神分裂的反社会者。吉尔-马丁这位宗教二重身外化了罗伯特的矛盾身份恐惧。小说借此表达早期城市化过程中,那些界于城市和农村边缘人物的身份恐惧。三位二重身以恐怖的方式、相异于原身的行为,夸张地展现各自主体人物的不同身份恐惧。通过分析二重身与人物主体的身份恐惧,本研究提出二重身是身份危机下主体的行为者、发言者以及最终的渲泄,认为二重身只是主体的一种虚幻解脱,主体最后只能通过死亡或者某种信仰才能摆脱身份恐惧。而在二重身消失之后,某些幸存的主体人物将要继续身份寻求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