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步伐的加速,“社会和谐、关注民生”的国家政策已成为国家乃至地方城市政府日益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在当前的城市建设层面,地方政府由于过分追求城市GDP增长,投入大量物力、人力、财力等资本进行大拆大建,虽然带来了城市的现代化,却忽略了现代化背后隐藏的诸多社会矛盾和城市特色的丧失,最终导致这个城市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处于快速递减的趋势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逆向发展,从而严重阻碍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有悖于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城市老旧居住社区,作为社会矛盾聚焦和体现城市特色的空间载体,也逐渐成为城市政府和城市规划学科所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旧住区更新,更多地重视住区内物质空间层面的更新而忽略社会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社区管理等精神层面的内容,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城市特色方面的问题。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已调整为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学科发展趋势,“住房与社区发展”增加为二级学科研究领域,住区更新也应向社区更新进行扩展,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应该是“点”-住区与“面”-城市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以及对住区更新发展的预测,选取了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这一命题,并以重庆渝中区城市老旧居住社区为例,展开深入研究。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住区更新、社区更新、社区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及通过对重庆渝中区典型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深入调查和问卷及其问题总结的基础上,引入近年来作为一种遗产新类型--文化线路的概念,借鉴“文化线路”思想,综合运用城市规划学、建筑学、遗产学、社会学、文化学、类型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从城市和社区两个不同层面探索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策略,也是当前城市发展转型的新形势下,对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更新新理念与方法的一次有益尝试。
全文分七章,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章),理论研究。从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的背景入手,提出研究目的、意义,通过相关概念解析,界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提出研究方法和框架,然后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为社区更新模式探索提供铺垫。
第二部分(第3章),理论探索。对文化线路概念的解读,并对“文化线路”思想进行提炼,论述引入“文化线路”思想的假定逻辑,并阐述将其应用于城市及社区层面的方法,最后提出了“文化线路”思想导向的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的基本框架和步骤。
第三部分(第4章),现状调查与问题梳理。通过对重庆渝中区十三个典型城市老旧居住社区的现场调查和居民访谈,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渝中区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的趋势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第5章、6章、7章),实证研究。分别从城市层面和社区层面探索渝中区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的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宏观层面,对渝中区城市文化线路进行梳理、分类,从城市文化线路的保护与修复角度提出城市老旧居住社区更新的四个策略(空间策略、文化间策略、旅游策略、管理策略);微观层面,以社区“文化线路“为导向,结合笔者参与的嘉陵桥西村更新整治案例,提出微观层面的社区更新策略,并对更新实践进行反馈,总结主要经验及其存在的问题。论文最后对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进行总结,最后对论文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