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伟大成果,以全新的媒介身份出现的互联网,不仅是人类传播技术进步与发展的标志,并且迅速地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细枝末节,其渗透方式更是前所未有。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深受其影响并随之改变,同时,也使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现象——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则是公民政治参与在互联网上的形式和状态的延伸。海量信息、公开性和实效性等独特性征使得互联网成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主要平台之一。当公民在现实中的政治参与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利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进行宣泄,并借助网络这一媒介实现政治参与诉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队伍的壮大,公民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和参与政治生活,网络对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越发重要。当网络与中国政治进行结合,我国政治发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哪些意义?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引导、完善现代中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本文围绕上述问题,以传统政治参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我国公民传统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实践作为研究依据,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通过采取政治学、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意义进行了总结,对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完善路径进行了探讨。具体来讲,本文除去引言还通过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是论文的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等。论文第一部分主要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进行概述。该部分以传统政治参与理论为基础,对相关理论进行论述,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并归纳了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即起步阶段(1995年——2000年)、初步发展阶段(2001年——2005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现在)。同时,该部分还概括了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主体广泛、参与行为隐匿、参与方式直接、参与成本低廉、参与过程平等等特征。另外,该部分还阐述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公民网络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公民参政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强化了公民对政府和社会监督的效力,推动了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和科学化。论文第二部分主要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容易引发公民参政的无政府主义和社会的无序状态,容易导致社会分层并产生“信息鸿沟”和容易导致群体极化倾向等方面。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参与过程的非制度化、参与主体的不均衡、参与信息的不准确、参与行为的非理性等方面。论文第三部分探讨了完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主要是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政治参与过程;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公民网络参政素质;加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注重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引导理性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等。论文第四部分是结论,由于网络只是公民进行参政的一种工具,而并不是必然地带来政治的民主化和大众化,现行政治体制的困境也不会因为网络的介入而完全得到改善,它需要的是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并且要与现行制度相衔接,才能让虚拟的政治参与走向有序,从而促进政治的民主化与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