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从语用学新兴理论语言顺应论的角度从社会、文化、认知三方面对文学翻译进行研究,考察文学翻译现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将文学翻译的研究纳入一个连贯统一的框架,以拓宽文学翻译的发展空间。作为语言学的一门较新的领域,语用学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宏观理论,而且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微观的语言学分析方法,对翻译研究的定位和翻译研究方法论方面都有借鉴作用。然而,语用与翻译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从某一语用因素出发,研究其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启示,难以构成一个连贯统一、以语用学理论为基础的翻译理论框架。 以顺应理论中言语交际过程中四个研究角度为基础,本文对文学翻译重新进行审视,重在揭示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之间的选择和顺应在文学翻译活动中的特殊体现。通过对文学翻译活动的动态顺应性的详尽的系统分析,本文指出文学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选择和顺应的过程,作为交际者一方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选择的同时,既要顺应源语作者和译文读者所处的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又要对不同的语言结构客体做出相应的顺应。从宏观上看,不同的译本涌现出来以顺应不同时代的读者或特定的翻译目的,使文学翻译的动态性得以体现。从微观上看,文学翻译过程中语言结构对语境的顺应及意义的生成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受一定因素的影响,译者在做出选择和顺应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意识程度。 综上所述,文学翻译在特定环境下也是一种交流手段,为了获得较好的翻译效果并成功地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作为交际者一方的译者要做出种种选择和顺应。本文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批评和文学翻译实践也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