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虫捕食污泥过程的生长特性及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qm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于蠕虫捕食的污泥减量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技术通过构建污泥捕食者-蠕虫与污泥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实现污泥量的削减,具有二次污染低和能耗省的优势。然而,目前的多数研究更关注于污泥减量效能,在蠕虫生长、蠕虫捕食对污泥性质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蠕虫在捕食污泥过程中的种群稳定性、捕食对污泥中重金属等成分和胞外聚合物等性质的影响尚不明确,以至于无法完善地指导实际应用的开展。本研究将水生寡毛纲蠕虫-霍甫水丝蚓用于捕食污泥,深入研究蠕虫的生长特性和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确定了与蠕虫发育阶段特性相适应的最优环境条件,考察了捕食污泥过程的蠕虫种群生长趋势;解析了典型的重金属在捕食过程中的相分布特征,探讨了污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式改变和蠕虫生理活性的影响;揭示了蠕虫生物捕食对污泥浓缩脱水性能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蠕虫生长特性和种群特征的研究表明:幼蚓个体是蠕虫发育阶段中环境耐力最高的阶段。在温度25℃、虫体初始密度11~12g-worm/L、以2.8m~3/(m~2·h)的间歇曝气供氧、 pH值6.5、钠盐浓度不高于200mg/L、污泥浓度2000~6000mg/L、SRT≤3d,载体厚度为1cm,自然光照的环境条件下,蠕虫生长和捕食污泥效能最优,获得的平均污泥减量效率为297mg-TSS/L/d。在最优条件下,蠕虫的整体生长发育时间为74.6d。在长期的捕食污泥过程中,蠕虫种群增长速率趋近于1,逐渐接近种群生长的稳定状态。蠕虫生物捕食对污泥组分影响的研究表明:蠕虫捕食对污泥的碳氮成分没有特异选择性,对无机灰分略有累积;对难降解有机物没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在蠕虫捕食过程中,泥相中4.1%的铜、9.7%的锌和4.8%的铅释放到水相中,同时,11.9%的铜、8.2%的锌和10.5%的铅累积在蠕虫体内;捕食后污泥相重金属含量为捕食前的81%以上。蠕虫捕食后污泥中以活跃化学形态存在重金属比例呈不变或降低趋势,捕食对污泥重金属生物利用度影响较弱。蠕虫捕食引起了有机碳和磷的明显释放。蠕虫生物捕食对污泥性质影响的研究表明:蠕虫捕食降低了污泥的SVI值、zeta电位、粘度和结合态胞外聚合物浓度,改善了污泥的凝聚和脱水性能。蠕虫捕食过程通过剥离污泥胶核外部蛋白质结合层,降解污泥可溶性蛋白质物质,促进了污泥调质过程的电中和和压缩双电层作用,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效率。蠕虫对污泥微生物菌群具有随机捕食作用,对污泥的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未造成显著的冲击,捕食后污泥对氨氮和COD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削减性能。综上,霍甫水丝蚓是用于捕食污泥的较理想的微型动物。其生长特性能够适应长期的生物捕食,带来稳定的污泥减量效率和较低的环境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生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的完善和工艺应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从知识管理与市场营销耦合的视角,设计知识营销实现框架,分析知识营销过程中的知识生产和知识销售环节,并进一步剖析知识营销的实现路径,逐步研究知识营销中的知识获取、知识
磁性相变合金由于在相变点附近磁化强度和电阻率等参数发生突变表现出一系列有趣的物理现象,比如磁热效应、磁致电阻、磁致应变等,使其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
近年来,国内大型产业企业掀起了一股产融结合的热潮,纷纷着力部署产融结合战略。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资本,进入资本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金融行业,有发展机遇,但
目的:名老中医周翠英教授从事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多年,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本研究拟对周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治法、方药以及用药特点进行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
一般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档案,那么管理档案的工作就落在了我们办公人员的手中。在工作中,做好档案管理绝非一件简单的事,相反,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繁琐的。现在,人员流动逐
<正>有人说,这是一个"焦虑蔓延"的时代。从外部来看,技术革命带来了"淘汰焦虑"。当教育遇见AI,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模样,但却对更多的未知心存忐忑。2018年6月18日清晨,20多台京
期刊
遗产登录制度作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主流历史保护制度,可以作为我国现行文物指定制的有益补充,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针对其保护利用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评价,可为实施遗产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清心安神方联合TSC声治疗技术对心火上炎型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明确中药复方与声治疗技术联合治疗心火上炎型耳鸣的理论基础,为耳鸣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
她送给我一幅画,画的题目就是“青衣”。画面上,一位身着青衣的女子,斜襟,滚边,宽袖,绾着发髻,戴着耳坠,手持绢扇,她微颔着。她的身后是一幅画,一袭荷塘,一片青青的荷叶。那女子眉目含情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