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教育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全新的教育观念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还要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塑造学习者独立的人格。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开始,也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能否做到课前预习关乎着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预习是在老师正式上课之前、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这个过程中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将要讲授的新知识,预习就是学生提前进行的自主学习。无论是古代教育,还是提倡全新的教育理念的现代教育,预习作为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都一直受到许多教师的关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能做到课前预习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很早的时候,预习就受到了一些教育者的关注,他们对学生的预习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预习模式。这些预习模式虽然形式不同,但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阶段,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了,学生不能再依赖于老师的监管和督促,要学会自主学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是值得我们做进一步探究的。笔者在论文中首先明确了“语文预习”的内涵,其次又对影响语文预习质量的心理因素进行了探索。笔者在教育实习期间,对郑州一中的部分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出了目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形成预习的意识。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文文体的特点去安排预习任务,预习形式要多样化。在学生预习之后,老师要及时地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还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去调整教学设计,让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衔接起来,实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