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在进行新的教育改革。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现状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提高农村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就在于转变师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国务院于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到我们要积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国务院,2001)。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作为一种把小组合作当作最主要也是最基本形式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有效的应用教学中各种不同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从而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最终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能够促进其社交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恰好能适合我们的需要。本研究在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地总结了国内和国外的专家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从两千多年前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哲学思想到王坦教授等人的研究大大推动了合作学习在国内的发展;在国外,从公元一世纪的昆体良学派到约翰逊兄弟等人的研究,使合作学习获得了大量的实践。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界定,他们都认为合作学习应该包括异质小组、共同活动以及团体评价等要素。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有七个方面的核心要素:积极的互赖、个人责任感、合作技巧、小组互评、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混合编组以及教师的角色。具体来说,合作学习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基本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二、小组-游戏-竞赛法,三、切块拼接法,四、小组调查法,五、共学式,六、小组协助个别教学法,七、合作性读写一体化等。合作学习获得了许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支持。其中认知精制理论就是最主要的八种理论之一。本研究旨在研究合作学习在农村地区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本研究以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实验班的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本研究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共计五个月的时间,在实验中采用了测试和问卷调查这两种研究工具。本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地区的高中英语教学,并且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农村地区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通过研究,我们分别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和教学层面都得到了很多启示。同时,合作学习在农村高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如对合作学习认识不到位、评价不够及时以及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等。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