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农用地持续高效利用优化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um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作为典例,通过对该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了城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规律。同时,针对现代城郊农业多功能性日趋突出的特点分析了城郊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及模式选择。研究结果表明: 1.城郊土地利用近10年来变化巨大:耕地面积大幅度缩减,近10年耕地减少量达到25万多亩,年递减率达3%;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1993年耕地、园地、林地和工交建设用地的占地比重从57.4%、3.1%、2.8%、16.9%改变为2002年的39%、7%、8.3%、22.3%;全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出现较大增加态势,这三方面成为该时期城郊土地变化的基本特征。 2.种植业用地中果园和蔬菜面积增长迅速,粮食作物面积大幅度减少,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加强了土地利用的城郊型特点。在1993年后果园面积年增长率达17%,蔬菜面积年增长率达22%,粮食作物面积在10年时间里下降了41万多亩,年递减率达6%。 3.对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得出:虽然各阶段的驱动力因子有所不同,但人均收入、非农人口比例、第三产业产值、工业产值和种植业产值是各个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这些因子相互交叉影响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起到重要作用,是促进土地利用向城郊型转化的主要原因。 4.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驱动力分析基础之上,分别从“经济主导型”,“生态主导型”,“经济—生态并重”发展模式对区域未来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并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模式选择。分析表明:顺义土地利用已开始从“经济主导型”向“经济—生态并重型”过渡,2010年前土地利用将会以经济生态并重模式为主体。
其他文献
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对粮食的需求日益增长,粮食供求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出现了新的特点,供大于求的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
<正>房产税是世界上各国政府广为开征的古老的税种。中世纪时,房产税就成为欧洲封建君主敛财的一项重要手段。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房产税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43个州对地方
从目前对于宋代晁氏的研究状况来看,晁氏家族以其在宋代的地位获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作为“苏门四学士”的晁补之也越来越为学者所关注。针对一部分研究者所提出的晁补之
本文主要是结合燕山互通立交工程的施工事例,详述了该工程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查阅了大量有关碗扣式钢管支架模型建立和风荷载方面的国内外文献,了解了国内外学者在这两个领域
文章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阐述,包括短视频辅助语文教学,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选择合适的情感教育切入点,增强课堂情感体验;营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增强
襄阳历史文化资源对其旅游业的开发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旨在分析襄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劣势,对其资源、特色、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襄阳旅游业的发展
三峡工程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具有防洪、发电和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库区移民安置和库区生态环境的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
希腊神话故事中鲜明的主题是对自由和个人价值的追求。故事中英雄们的行为动机很少为了民族集体利益,大部分都为了是满足个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欲望,彰显自己的勇敢和智慧,
调整农业结构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国内资源与市场及入世的双重压力与挑战,迫切需要先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