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作为典例,通过对该区域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了城郊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规律。同时,针对现代城郊农业多功能性日趋突出的特点分析了城郊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及模式选择。研究结果表明: 1.城郊土地利用近10年来变化巨大:耕地面积大幅度缩减,近10年耕地减少量达到25万多亩,年递减率达3%;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1993年耕地、园地、林地和工交建设用地的占地比重从57.4%、3.1%、2.8%、16.9%改变为2002年的39%、7%、8.3%、22.3%;全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出现较大增加态势,这三方面成为该时期城郊土地变化的基本特征。 2.种植业用地中果园和蔬菜面积增长迅速,粮食作物面积大幅度减少,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加强了土地利用的城郊型特点。在1993年后果园面积年增长率达17%,蔬菜面积年增长率达22%,粮食作物面积在10年时间里下降了41万多亩,年递减率达6%。 3.对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得出:虽然各阶段的驱动力因子有所不同,但人均收入、非农人口比例、第三产业产值、工业产值和种植业产值是各个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这些因子相互交叉影响土地利用转变,对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起到重要作用,是促进土地利用向城郊型转化的主要原因。 4.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驱动力分析基础之上,分别从“经济主导型”,“生态主导型”,“经济—生态并重”发展模式对区域未来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并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模式选择。分析表明:顺义土地利用已开始从“经济主导型”向“经济—生态并重型”过渡,2010年前土地利用将会以经济生态并重模式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