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是中国沿海习见海藻种类,在很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处于不同地理区域的鼠尾藻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和遗传分化,本文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采自辽宁大连和1个采自山东蓬莱的野生鼠尾藻种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利用筛选出的14个ISSR引物对6个种群共60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60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5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0.62%。
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沿海鼠尾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呈较高水平。6个种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在41.25%~64.38%之间,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0.2321~0.3464之间,而Shannon’s信息指数(Ⅰ)则在0.1585~0.2333之间。其中山东沿海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普遍较低,出现种质退化的风险较大,作为养殖生产中的种菜来源不如大连地区野生种群优势明显。
6个野生鼠尾藻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由种群内部变异引起。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内部变异百分率为35.66%,种群之间为64.34%,且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3566,与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3895)的结果接近。基因流Nm=0.7837,表明各种群间存在有限的基因交流。
种群间遗传相似度、遗传距离和聚类结果显示,大长山种群(DC)和董砣子种群(DT)与将军石种群(JJ)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支,之后再与石城岛种群(SC)、盐场种群(YC)聚类,最后与蓬莱种群(PL)聚在一起。
各个野生鼠尾藻种群内部个体亲缘关系较近,地理分隔较大的各个鼠尾藻种群之间的较大遗传分化进一步证实地理距离是影响遗传趋异的重要因素。而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特征,例如生活史特征,种群布局的性质,种群扩散的物理障碍以及影响其种群分布的一些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