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农村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需要以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前提条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的滞后性已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中央每年都会有许多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出台,在农村改革以及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经济学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作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也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目前有关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主张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主要有三种观点,即:国有化、私有化和完善原有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度。本文从产权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农地产权结构、农村经济发展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农地产权制度而引发的农村土地问题,改革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已成为整个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为:实现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的明晰化,明确各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农地使用权的商品化流转,使农村土地管理由资源管理向资产管理转变,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针对这一改革目标提出了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设想:即以农地社会所有为前提,以业主所有为基础的农地双层所有制度。并提出了建立双层所有制的实施途径、操作方法:(1)成立土地委员会,以土地委员会为终极土地所有者,行使农村土地的监督管理权;(2)分步执行业主所有制;(3)借鉴国外经验,发展现代化家庭农场;(4)建立家庭农场的支持和第二页 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文献综述)共50页服务系统。文章最后提出,必须同时进行与产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农何税费体制改革以及加强农地估价理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