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揭示戊型肝炎病毒(HEV)的致病机制,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沙鼠感染猪源HEV模型,通过real-time qPCR、组织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电镜、western-blotting、 ELISA等方法,对HEV感染沙鼠后,在血液、粪便及全身各组织中HEV病毒载量及其抗原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对猪源HEV对沙鼠肝脏及肝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对线粒体结构、功能和凋亡通路的相关蛋白及引起细胞焦亡的关键蛋白进行了定位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在沙鼠感染HEV后,对血液、粪便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中HEVRNA进行real-time qPCR检测的结果显示,在各感染阶段HEV RNA在沙鼠血液、粪便及全身各组织都有不同水平复制和增殖,其中肝和肠道为HEV RNA复制和增殖最活跃的组织,且在肠道内HEV检测阳性持续时间最长、HEV RNA拷贝数最高。对HEV抗原动态监测显示,HEV抗原在全身各组织内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其中HEV抗原在肝、脾、肠道内表达的时间最长,HEV-ORF2在肝脏内感染后28d表达量最高,在肠道内感染后21d表达量最高;HE-ORF3在肝脏内感染后14d表达量最高,在肠道内感染后42d表达量最高。2.沙鼠感染HEV后14d-42d血清中转氨酶(ALT和AST)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7d-56d胆红素浓度显著增加(p<0.05)。肝脏肿大,肝细胞肿胀,胞浆淡染,肝细胞索紊乱、排列不整齐,肝小叶出现坏死灶,在不同的感染阶段汇管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胞浆电子密度降低,胞浆内细胞器数量减少,线粒体肿胀,嵴数量减少,内质网肿胀。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均证明沙鼠肝细胞在HEV感染过程中受到了损伤。但HEV未引起沙鼠肝脏线粒体CytB、CytC及D-Loop基因碱基序列的变化。3.沙鼠感染HEV,肝细胞内ATP合成酶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感染后21d,28d和42d,沙鼠ATP酶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感染组沙鼠肝脏内SOD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 MDA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HEV感染后14d-28d肝细胞内NOX4表达量上升。HEV感染初期,CytC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然而至感染中后期,CytC蛋白表达量增加。4.HEV感染沙鼠肝细胞内促凋亡途径蛋白Bax、Apafl、CytC、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Bcl-2/Bax表达量比值下降,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极显著增加(p<0.01),证明沙鼠肝细胞在受到HEV感染促进细胞凋亡。5.HEV感染中后期会导致肝细胞内Caspase1、IL-1β和IL-18三种细胞焦亡的关键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HEV感染可能诱导沙鼠肝细胞焦亡的发生。沙鼠肝脏中TNF-α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而感染后14d和21d血清中INFγ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证明HEV感染导致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反应的活跃。以上研究结果表明,HEV感染沙鼠,在沙鼠的血液、粪便及全身各组织中复制、增殖,并且HEV抗原持续表达,对沙鼠肝脏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诱导肝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激活,HEV感染不仅可造成肝细胞凋亡,而且还可启动肝细胞焦亡途径,引起一系列炎症相关因子的活化,这可能是HEV造成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