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从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20~40年代的率先实践,还是自安索夫(Hi.Ansoff) 1957年首次明确提出其概念,多元化经营始终是理论界、企业界热衷研究的话题。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品牌是从交换产生的时侯,就开始出现了雏形;而专门研究品牌是50年代中期的事,主要标志非伯利·B·加德纳(Burleigh B.Gardner)和西德尼·利维(Sidney J.1evy)的第一篇品牌论文(1955年发表)莫属,“实践早于理论”这个特征在品牌理论发展过程中非常明显。融企业资源配置内容于内的资源配置理论,由于将资源的稀缺性作为其研究的基石而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学术界也将其系统思想的产生归宗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重要影响人物首推亚当·斯密(AdamSmith)。之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理论界都将无数专业化词汇镶嵌在多元化经营理论、品牌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之中,研究成果十分繁茂。实践中,无论企业基于资源还是基于战略,以跨行业并购为特征,多元化经营于60~70年代首先在发达国家形成高潮;而后的日本、韩国、香港、印度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也纷纷通过并购的方式走上了多元化经营寻求企业发展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尽管在多元化经营的规模、层次、程度和成因上各不相同,但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这些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注重融入多种品牌战略和不同资源配置方式,并呈现了不同品牌战略、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会产生不同企业市场绩效的现象。80年代之后,由于国际竞 争加剧、环境恶化、资源紧缺、技术创新、成本降低等因素,在多元 化经营发展最早的美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扩张开始退潮,甚至出现 “归核化”的呼声,大公司纷纷以多种手段清理非核心业务以加强核 心业务,并更加深入地探讨不同品牌战略和不同配置资源方式与企业 市场绩效的关系。不过,由于这种趋势是一种适度的多元化经营并以 获取良好的企业绩效为导向,并不是对多元化经营本身的否定。实践中的这种趋势深深地吸引着理论研究者,并将目光集中于多元化经营、品牌战略、资源配置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个不争的现实是首先对企业绩效更为科学的衡量标准的需求就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力,并试图在现有财务指标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合多元化经营条件下企业绩效的测算和评价办法。在这种拉力下,企业多元化经营条件下绩效研究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以产品、营销及研发为主内容的企业绩效研究,并将品牌战略的选择、品牌价值衡量及贡献、品牌配置资源机理和方法等层面的内容囊括在内。企业绩效研究范围的这种转移,一方面覆盖了品牌价值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也与以资源稀缺性为出发点的学说—企业资源配置的研究范畴出现大面积交叉。因此,可以说企业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配置资源的研究是一个多元化经营理论、品牌理论和企业资源配置理论研究都涉及、越来越迫切、具有很大现实意义的支点。
在这里,必须提出对一些相关问题的关注:
一是品牌战略的运用在多元化经营发展中已经彰显重要。国内外
企业多元化经营成败案例表明,拥有良好品牌声誉、能恰当融品牌战略于多元化经营之中,品牌具有持续竞争力、可以趋动资源的企业最易获得好的市场业绩,并体现为高层次竞争;反之,优势难以维系。二是多元化经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必须考虑到企业资源的运用。基于企业资源的相对有限,企业品牌资源与企业资源如何界定;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转换成较高的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测度;如何实现品牌竞争力的准确评价;品牌能否以及如何配置市场资源;品牌竞争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
三是企业的资源配置绩效对多元化经营企业提出了组织上的要求。作为世界经济和国别经济活动的载体,企业活动必然存在一个绩效的评价。实践中,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一般是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其组织效率与企业绩效呈现高相关。因此,企业配置资源绩效与企业组织效率是否可以分割;组织形式本身在企业配置资源过程中效用及其比重如何;多元化经营条件下,企业如何在组织形式上体现和实施资源配置上的协同等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四是对企业绩效标准的需求。西方经济学中有关企业效率的论述是很多的,但并没有有关具体企业绩效指标的结论,实践中不同企业绩效比较时也没有统一的企业绩效指标作为依据,这就直接影响人们对多元化经营条件下企业绩效认识的真实度和比较的科学性。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有哪些;企业绩效指标如何确定;品牌价值在企业绩效中的贡献大小等问题,成为时下研究的方向之一。
基于此,企业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配置资源研究(The study of
brand allocating resource on firm diversification,BAROFD)就成为回答上述问题的一个有益探索。论文根据对有关理论的分析和实践情况的总结,界定了多元化经营条件下,企业资源和品牌资源的关系、品牌的资源配置和品牌配置资源的概念;探索建立了企业品牌配置资源的模型;有针对性地探索构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类群)在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配置资源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央企业(单体)也进行了个案实证分析。论文共分八章,包括,绪论、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配置资源的基本内容、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配置资源的方略、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配置资源绩效评价、中国企业(类群)BAROFD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中国企业(单体)BAROFD实证分析和结语。概括起来,论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问题与理论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这一部分是全文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试图探讨企业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战略、资源配置的理论根源,并界定了论文的逻辑主线和基本概念,提出研究的问题和清晰的分析框架。论文的第一章对问题的背景进行了概述,依据逻辑主线和基本概念详细提出了研究框架,并围绕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探讨论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章从品牌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的内部视角构建了贯穿全文的基调。
第二部分为“BAROFD研究”,包括第三章、第四章。本部分主要内容是在深入研究企业品牌战略、资源配置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论文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方法。该部分详细讨论了多元化经营条件下,企业品牌资源的获取途径、配置优先序;分析了企业从品牌的资源配置到品牌配置资源的过程;探讨了企业资源配置的实现形式、品牌价值的形成及测度、配置模型的选择等问题。第三部分为“BAROFD修正与实践”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该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配置资源绩效的影响因素,试图解决绩效测度标准的缺位问题,并由此建立了中国企业(类群)BAROFD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部分还立足于资源稀缺性这一基调,从财务视觉寻求解决多元化经营条件下品牌配置资源的协同效应,并试图构建中国企业(类群)BAROFD的修正与循环模型。
第四部分是“中国企业(单体)BAROFD实证分析和结论”部分,包括第七章、第八章。该部分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单体,特别是中央企业单体的多元化经营、品牌战略、资源配置的实践情况,并根据前面的分析对中央企业中的贸易性和生产性单体进行了BAROFD分析。最后,提出了论文存在的一些基本结论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