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我国转型期日益严峻的形势,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由单一主体应对模式向多元化主体网络治理模式转变是当代政府治理的价值体现,更是转型期公共危机常态化的现实需求。文章首先通过对公共危机治理概念的界定和社会资本理论的梳理,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公共危机治理分析框架。其次,以湖南省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为例,文章分析了当前纵向的、政府权威式的单一主体模式的不足。这些不足包括:治理模式单一,过度依赖中央政府;横向联结不足,网络结构失衡;底层密度偏低,基层参与不足;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权威缺失;危机应对的应急资源被“锁定”;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主义等。然后,从社会资本理论的三个分析层次阐释了当前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问题的成因。在社会资本的宏观层面,中国传统的集权治理理念是当前单一化政府权威式治理模式产生的根源,传统的地缘观念与政府本位的思想使得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主义盛行,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导致了社会参与危机治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在社会资本的组织层面,权威关系等级化造成治理网络结构上纵向联结居多,导致治理网络结构失衡;社会自组织化发展受阻限制了公众参与危机治理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在社会资本的个人层面,公众对地方政府信任的缺失与公众参与网络发展受限使得社会基层参与危机治理进一步受到阻碍。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文章探索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变革之道。提出应当确立鼓励广泛参与、培育普遍信任、促进整体认同、完善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建立包括基层自治组织,企业、医院、学校,非政府组织,家庭,媒体等多元主体的治理网络;并通过对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制度建设,优化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的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