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大肠杆菌发酵过程中减少CO2的排放提高碳源利用效率是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研究集中在C4化合物如琥珀酸的生物合成,对于在大肠杆菌中CO2的减排研究较少。野生型大肠杆菌的生长必然伴随着CO2的释放,该过程不可逆,但是可以通过合成生物学等手段,构建CO2减排底盘大肠杆菌,减少发酵过程中CO2的释放。以实验室构建的CO2减排工程菌进行发酵,比较出发菌株和工程菌株的生长代谢差异,分析CO2排放、生物量、葡萄糖、有机酸如乙酸,乳酸,琥珀酸,柠檬酸、pH、溶氧、TOC等生长特性的变化,分析不同基因(icd,ptsG,ppc,zwf)的敲除或者过表达对菌体的生长及碳的利用减排的贡献,进行总碳衡算,阐述底盘大肠杆菌CO2减排的原理机制。通过发酵分析,菌株BPEC28的CO2比排放速率最小,为0.222(mM DCW-1h-1)与出发菌株相比降低了84%,同时生物量的产率最高为2.012[g DCW(g substrate)-1],与出发菌株相比增加了67.86%;菌株BPEC26琥珀酸的比生成速率最高为0.053(g gDCW-1h-1)是出发菌株的3.08倍,说明基因icd和ptsG的敲除以及ppc基因的过表达可以在维持良好生长状态的前提下显著降低CO2的排放。分析C、H、N元素变化,对胞内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分析,选取一定的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出发株菌和CO2减排底盘菌株体生长、产物生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方程。通过元素分析,菌株BPEC28的C%最低为42.94(±0.02)和出发菌株相比降低了7.10%,N%最高为13.78(±0.05),和出发菌株比增加了5.84%。初步建立了大肠杆菌初级糖代谢与其生长代谢的相关联系,为以后深入研究CO2减排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