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噻唑类化合物2-巯基苯并噻唑(MBT)和2-氨基噻唑(AT)与过渡金属的液相配位反应,以及2-巯基苯并噻唑(MBT),2,1,3-萘并[c]硒二唑(BS),5-甲基-2,1,3-苯并[3,4-c]硒二唑(MB)和2,1,3-苯并[c]硒二唑(NS)等4种硒(硫)杂环化合物与CoCl2,NiCl2,CuCl2,ZnCl2,CdCl2等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其配位机理;同时对配合物的液相和固相合成进行了对比。 1.噻唑类化合物与过渡金属液相配位研究 探讨了不同极性的溶剂、不同pH值和不同金属离子对MBT和AT的紫外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极性溶剂或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的MBT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不大;溶剂的极性对AT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AT分子产生显著的增色效应。酸性环境下,pH值对MBT的紫外吸收光谱影响不大;在碱性条件下,pH值对MBT的吸收谱带有显著的影响。当在金属离子中加入MBT或是AT,nM/nMBT和nM/nAT为2∶1时紫外光谱吸收强度最小,推测是金属离子与噻唑类化合物发生了2∶1的配位作用。 2.液相和固相合成的对比 采用液相和固相方法分别合成了4种配体与CuCl2的配合物,并用XRD、EA、ICP、IR、UV-Vis、FS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配位机理的推测,无论采用液相或者固相反应均能合成相同的配合物,通过光谱性质表征推测配位反应发生时由于配体中的Se与Cu发生配位;另外对比液相和固相合成结果表明低热固相合成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节省溶剂和节省配体等优点。 3.配合物的固相合成 在室温下,固相合成了4种硒(硫)杂环化合物与CoCl2,NiCl2,CuCl2,ZnCl2,CdCl2形成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噻唑类配体与金属CuCl2,CdCl2配位比分别2∶3和3∶2,至于配位机理还需进一步探讨;硒二唑配体与CoCl2和NiCl2配位比均是1∶1,而与CuCl2、ZnCl2和CdCl2的配位均为比2∶1;对配合物的IR吸收峰进行了归类与指认,并对配合物的紫外和荧光光谱进行讨论分析,推测硒二唑类化合物与金属发生配位的部位是v(N-Se-N)中Se原子与金属配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配体NS在液相和固相中均没有荧光,但是与Co和Cd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