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21世纪“走向全方位大国”的国家战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家欧内斯特·梅在谈到20世纪初美国如何出人意料地一跃成为世界强国时说到:“有的国家的伟大是奋斗而来的,美国的伟大是坐享其成的”。日本的经历却恰恰相反。日本立志成为世界大国,但它的地位不是上天恩赐的。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不断为赢得大国地位而苦苦奋斗。日本的一切重大举措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二战后,日本确立了经济中心主义的国家战略,在短短二十多年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激增,日本的大国欲望再次膨胀,不甘心只做偏安一隅的经济大国和政治“侏儒”。于是“政治大国”成为日本新的战略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努力。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实现大国梦想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日本力图通过改革的方式振兴经济、提升科技实力、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借外力突破军事上受到的限制、努力扩大外交面,增加日本的国家影响力和政治大国的分量。将这诸多领域的举措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日本21世纪的国家战略便凸现出来,笔者将它称之为“走向全方位大国”的国家战略。本文就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的形成。首先介绍了大国、全方位大国、国家战略的定义。文章通过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历史回顾与内在逻辑分析,论证了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形成的必然性,并从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文化和政治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日本新国家战略的具体表现,勾画出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的全景图。 第二部分,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形成的原因。本文从世界格局转变、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与国民心理、政治等六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形成的原因。 第三部分,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障碍。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受国际政治格局、美国与东亚国家、日本经济结构、科技竞争力、外交战略、文化与民族心态、政治体制与政治家等七个方面因素制约。 第四部分,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的影响。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家,日本国家战略的实施,必然对地区乃至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对东北亚、东南亚、亚太地区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五部分,世界各国对日本21世纪国家战略的疑虑与对策。鉴于日本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它的一举一动必然牵动着本地区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神经。在这一部分,本文论述了各国对日本ZI世纪国家战略存在的疑虑,并尝试给出中国和有关国家的对策。 本文的新意在于,通过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分析,大胆提出日本 ZI世纪国家战略是“走向全方位大国”的国家战略,并通过对新世纪,日本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等多个领域具体表现的深入分析及其内在逻辑的合理论证,来支持这一提法。同时,文章还论述了该国家战略的形成原因、实现障碍、影响及世界各国的反应与对策,从而勾画出日本ZI世纪国家战略的整体框架,以期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其他文献
<正>法国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之一。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在巴黎大咖啡馆放映了他们制作的短片《火车到站》,这一天被公认为是世界电影的诞生日。他们研制出
关于陶渊明创作与《楚辞》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楚辞学研究还是对于陶渊明研究来说,都是一个探索性的课题。学界虽然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有论述陶作与前人创作关系的文章,如
乳牙的错(牙合)在临床十分常见,乳牙错(牙合)的预防性矫治和早期矫治对于儿童的颌骨发育十分重要。 乳牙错(牙合)的矫治对于恒牙胚的影响研究较少,对于恒牙萌出的影响尚无定
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诸多领域尚待创新和突破。自贸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措施的支持,但税收优惠措施不是自贸区的真实意旨,制度的创新才是自贸区建设的主要目标。自贸
本文研究中朝两国杰出的作家茅盾与李箕永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小说创作的类似性与差异性,旨意乃在两位作家的比较中,寻绎中朝文学的共性。因为至今未能证明这两位作家相互间产
近年来有关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研究,着重体现在Ca2+信号传导途径及相应的蛋白质分子如蛋白激酶C(PKC)、钙调素(CaM)、钙调素激酶Ⅱ(CaMKⅡ),同时也对Ras途径中出现的Vav、Rap、
<正>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将其灵活巧妙地运用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往往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视觉感官,发散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节约词汇记忆时间,形成词汇网络,促进新旧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劳动之于整个人类历史演进的基础性地位,认为交换以生产为前提,生产为交换提供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商品匮乏向商品堆积这一生产语境的历史性转换,资本为
由于锂盐的重要性和氯化锂在电解质中的特殊性,LiCl和Ci2SO4的热力学问题一直被化学家所重视。Pitzer在其关于电解质的系列论文中给出的LiCl参数,适用的最大浓度仅为6m。1988年Hee—Ta1Kim等给出了适用于浓度直达饱
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075012,50275016)的资助下,结合工程设计实际,对机器创新方案的机构与结构并行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从运动变换的角度定义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