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社会教育节目是承载电视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载体,也是电视传播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社教节目与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一起组成了当前电视节目的三大支柱。电视社教节目旨在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在社会的转型期,社教节目还要负责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保持社会的繁荣稳定。传统的社教节目习惯于耳提面命的教育观众,但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收视心理的变化,电视传播的方式正逐步发生变化,社教节目则处在了生存的十字路口上,于是它开始吸收其他节目类型的特点,逐渐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主动适应观众的收视心理。在节目定位上要贴近观众、寓教于乐,而不再是居高临下、耳提面命。社教节目在迎接挑战的时候,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广泛吸收娱乐节目、新闻节目的特点,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精彩,以《半边天》和《道德与法制》为代表的社教节目在坚守中得到了发展,例如《道德与法制》通过增加表演、漫画等形式明显加强了娱乐性和故事性。而同时,娱乐节目、经济节目、新闻节目、谈话节目也开始增加知识含量,提升文化品味,例如《幸运52》有机地将游戏与知识融为一体,节目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游戏性和竞赛性。电视剧、电视晚会等“非栏目化”电视节目也能够有意识的普及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人间的真善美。例如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是对中国人灵魂的洗礼,电视剧《亮剑》对民族精神的呼唤。各类电视节目都开始传播文化知识,普遍具有了知识性,电视荧屏呈现出明显的社教节目泛文化传播。社教节目泛文化传播有效的抵制了娱乐节目泛滥带来的低俗化和外来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节目类型的大量克隆,一档节目成功之后,类似的多档节目就会立刻蜂拥而上,节目不能保持生命力,也不容易形成品牌;娱乐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待改进,例如主持人对现场的把握,节目利用重奖来吸引观众等。高品位节目在电视文化日益商业化的潮流下也举步为艰,无立锥之地,例如“读书节目”收视率不佳以致纷纷遭到“末位淘汰”,纪录片现状的萧条等;在大众文化的氛围中,社教节目要健康发展,必须从节目定位到外在包装具备全新的意识,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弘扬真善美,与观众取得情感共鸣;要注重节目的时效性,要有深度报道,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还要着力打造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