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郭实腊(Charles Gutzlaff或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又名郭实猎、郭士立,他在19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郭实腊曾三次航行于中国沿海、暹罗(今印度)、朝鲜以及琉球群岛等地。郭实腊根据这三次旅行,写成Journal ofThree Voyage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in1831,1832,&1833, with Notices of Siam,Corea,&The Loo-Choo Islands一书,曾被连载于Chinese Repository(中文刊名为《中国丛报》),并轰动一时。在Chinese Repository(中文刊名为《中国丛报》)中,Journal of Three Voyages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 in1831,1832,&1833, withNotices of Siam, Corea,&The Loo-Choo Island被简称为Gutzlaff’s Journal(《郭实腊旅行记》),并为大家所熟知,后由大英图书馆(British Library)整理成书出版。本文作者翻译的原文就取自大英图书馆整理后的版本,包含书中前附由Rev.W. Elli(s1794-1872)所著An Introductory Essay on the Policy, Religion, etc. of China(《中国的政治、宗教等介绍》)一文。为方便阅读,本文作者借鉴ChineseRepository(《中国丛报》)的做法,将该书简称为Gutzlaff’s Journal(《郭实腊旅行记》)。由于Gutzlaff’s Journal(《郭实腊旅行记》)书中出现了大量涉华地名,翻译过程中,便涉及到涉华地名回译的问题。本文将具体介绍作者翻译该书的过程、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作者总结的一些涉华地名回译的方法。在遵循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基础上,作者尽力将原文涵义忠实地表达出来。因为书中涉华地名的英译的拼写方式与威妥玛式和拼音的拼写系统有很大出入,又因中国的历史地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变,导致作者几乎在目的语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原名。作者还发现已经有一些学者针对类似的文本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是针对专名的回译。研究的对象往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或一些事件,仅仅针对地名回译的系统研究比较少。本文作者则针对中国地名的回译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总结出一些较为系统的回译策略。为了确定和回译这些涉华地名,作者借鉴了各种资源,包括使用一些搜索引擎、对比古今地图、查阅各种地方史、汉语方言字典等等。甚至还请教了这方面的专家。在这些的资源和专家的帮助下,大部分问题得以解决。为应对这种不对等,作者采取了各种策略,有些策略直接简单,例如字面回译等;有些则涉及到诸多方面甚至很难把握,例如意译回译、信息推断音译回译、方言音译回译等;有些策略则是因为作者的局限性或因原文信息有误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例如保留原文加注释。作者希望本文能对同类文献的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甚至对“西学东渐”乃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