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心外ICU患者的颈部颌下、腋窝、背部肩胛间、胸背部、腰背部、肛门部位体温的研究,比较心外ICU患者不同部位不同测温时间的测温结果是否存在差异、不同部位体温与肛温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与肛温的相关性,探讨不同年龄心外ICU患者体温测量的最佳测量时间及最佳测温部位,提高心外ICU患者体温测量的准确性,做好体温监测,消除体温因素对心脏和循环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脏外科接受体外循环手术、采取正中切口的ICU患者110例,14天~1岁43例,测量颈部颌下温度、腋窝温度、背部肩胛间温度、胸背部温度、腰背部温度及肛温;1岁~75岁67例,测量腋窝温度、背部肩胛间温度、胸背部温度、腰背部温度及肛温,按要求测量各部位温度。肛温测量1min和3min,其余各部位温度测量时间分别为5min和10min;实施降温措施的患者分别在降温后30min和60min测量肛温。2.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x±S,,不同部位计量资料间比较使用两样本t检验,同一部位不同测温时间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显著水准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各部位体温测量结果与肛温相关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颈部颌下测温法5min与10min的测温结果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腋窝、背部肩胛间、胸背部、腰背部5min与10min的测温结果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肛门测温法1min与3min的测温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部颌下测温法10min和肛门测温法1min所得体温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背部肩胛间、胸背部、腰背部测温法10min和肛门测温法1min所得体温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对14天~1岁患者,颈部颌下、腋窝、背部肩胛间、胸背部、腰背部测温法所得值与肛温值相关系数依次为0.934、0.853、0.742、0.658、0.646;对1岁以上患者,腋窝、背部肩胛间、胸背部、腰背部测温法所得值与肛温值相关系数依次为0.666、0.751、0.837、0.755。4.对实施降温措施的患者,降温后30min和60min所测体温值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在心外ICU中,颈部颌下、腋窝、背部肩胛间、胸背部、腰背部测量时间10min为合适;肛温测量时间1min为合适。2.在心外ICU常用的测温部位中,颈部颌下、腋窝、背部肩胛间、胸背部、腰背部测温结果与肛温都有差异。3.对14天~1岁患者,最佳的测温部位是颈部颌下;对1岁以上及成人患者,最佳的测温部位是胸背部。4.对实施降温措施的患者,复测体温的时间应该在60min后,但最佳时间还应做进一步的探讨。5.对手术结束初返ICU、复温不好、心功能差、末梢循环凉的患者,许多因素会影响体表温度,应测量肛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