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研究中还原论方法的限度——评克里的'惊人的假说'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还原论方法进行辨证分析,从而作出中肯的评价.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克里克意识研究的背景.第二部作者从"一般"和"特殊"两个层面介绍了克里克意识研究的方法论思想.第三部分介绍了克里克的意识理论.主要内容有克里克关于意识的基本特征的论述和视觉意识的形成机制.第四部分对克里克的理论进行评价.克里克的合理之处在于他是意识研究新范式的倡导者;在研究意识的时候坚持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立场;他的意识研究的方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克里克的不足之处是对意识的"难解问题"没有充分的解释力;在"可感受性"问题上的悲观主义、不可知论;另外他重科学轻哲学的倾向是有害的.文章还探讨了还原论和非还原论在意识研究中的关系.
其他文献
生态危机已成为现代文明的总危机,20世纪以来全球的政治灾难也是史无前例的.政治与生态的关系一直是人类探究的重大课题,政治生态学自古以来在人类思想史中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宇宙是客观的物质实在,意识是复杂的化学过程的副产品。然而,随着意识本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意识包括许多不同的层面,其中有一些现象或属性如感受性质或
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观念变革对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层次的拓展以及社会变革的加剧,观念的转变益发显
"悖论"这个话题自古希腊的"说谎者悖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该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近百年来,由于"罗素悖论"的出现,造成了世界第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其强大的生命力源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基因”。这些文化基因潜藏或散见于中华民族的“元典”之中。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的首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