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农业贡献产值比重的下降,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农村享受到的国家公共资源分配的偏颇,以及农民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的有限,这些都导致农民处于一种弱势地位,是别人窥探的“他者”,是他人可任意调侃甚至是歪曲的对象。但是,农民占据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是社会转型的主力军,在当前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跟他们所处的边缘地位显然是不对等的。可喜的是,目前这一情况正在发生转变。本文从新闻传播视角出发,陈述了当代文艺作品中作为“他者”出现的农民形象,阐述了荆州电视台《垄上行》中呈现的原汁原味的农民形象,并揭示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论述当代的农民形象是“他者”化的。当代的文学作品中,作家为配合当时党和政府的宣传策略,塑造了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农民形象;当代的影视文艺作品以赵本山为代表,受消费主义语境的影响,展现了商业化的农民形象;当代的大众媒介更是由于资源分配问题,存在刻板印象,塑造了很多边缘化、他者化的农民形象。 第二章,论述荆州电视台作为主体呈现的农民形象,并指出了农民形象多元化的四点表现,即从“受者”到“传者”、从“受难者”到“创富者”、从“被动引导者”到“主观能动者”、从“负面行为者”到“正能量传递者”。 第三章,从媒介宏观生态、媒介中观生态、媒介微观生态等三个方面,由大及小,依次剖析《垄上行》农民形象出现这样伟大转变的深层原因。媒介宏观生态主要是社会转型、城市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呈现了农民新形象,同时透过农民新形象也呈现了农民社会、空间及价值的一种变迁;媒介中观生态即我国的传媒体制和当前的“走转改”系列活动分别从媒介属性与媒体实践方面呈现农民新形象;媒介微观生态即节目定位、传媒技术及传播现状分别从媒介利益诉求、媒介技术进步、其他媒体的对农传播现状等方面彰显《垄上行》中的农民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