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某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探讨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体水平和分水平的流行现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探究医学生对待健康生活方式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并对其进行关系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医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制定大学生健康预防与干预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年级分层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某医科院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现状,探讨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体水平和分水平的流行现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探究医学生对待健康生活方式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并对其进行关系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医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制定大学生健康预防与干预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年级分层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向大连市某医科院校共发放问卷758份,剔除不符合纳入要求的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34份,有效率为97.87%。使用统计软件Epi Data3.1对调查数据进行双人核对录入,使用SPSS26.0完成对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关系研究和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使用AMOS 24.0完成计划行为理论各要素对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影响的作用路径验证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体水平平均得分为143.07±18.60。在健康生活方式各维度的得分中,健康责任行为平均得分最高,为26.65±3.72,排序第一;排序第二高的是人际支持行为,平均得分为24.97±4.35;排在第三、四位的健康行为得分差距较小,分别是生命欣赏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平均得分分别是20.78±4.05、20.22±3.57;其次得分排序依次为饮食营养行为、规律生活行为、运动锻炼行为,平均得分分别是18.16±4.11、14.49±3.45、9.92±3.93;健康危害行为平均得分最低,为7.90±2.81。(2)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总体水平在性别、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亲文化程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运动锻炼、饮食营养以及人际支持行为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饮食营养和生命欣赏行为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医学生在饮食营养行为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医学生在饮食营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以及生命欣赏行为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父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医学生在运动锻炼和饮食营养行为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意向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80、0.522、0.542,能够解释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意向变化程度41.2%的原因,各个变量在P<0.01的水平程度上均存在正向相关性。且线性回归方程显著,F=170.568,P<0.05。(4)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态度、个体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这三条路径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22(t=5.217,P<0.05)、0.109(t=2.69,P=0.007<0.05)、0.547(t=13.313,P<0.05),行为意向、知觉行为控制对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这两条路径的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374(t=5.774,P<0.05)、0.321(t=4.905,P<0.05),所构建模型路径系数均显著。(5)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健康生活方式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05,主观规范→行为意向→健康生活方式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023,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健康生活方式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089,且这三条路径偏差校正95%的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结论:(1)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总体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在性别、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父母亲文化程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8维度分水平得分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具有明显差异,在性别、年级、专业、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和每月消费水平(元)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民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2)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这三个变量对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意向的解释能力达41.2%。自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和行为意向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且这几种因素之间对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产生影响是相互作用和关联的。(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意向”的作用路径显著,呈正向显著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影响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意向的关键因素,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对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4)“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与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路径显著,知觉行为控制不仅可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还可通过行为意向间接影响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且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最大,说明在改善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应注重知觉难度和个体感知促进因素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76岁,因“腹胀、小便发黄、皮肤巩膜发黄3月”于2022年11月18日入院,2型糖尿病病史6年,高血压病病史6年,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冠心病病史。近1个月体质量减轻1.5 kg。入院查体:体温36.4℃,心率每分钟80次,呼吸频率每分钟18次,血压137/67 mmHg。专科情况:神志清,精神欠佳,自主体位,查体配合。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双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
<正> 1 引言作为骨修复材料组成为4555的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临床使用已十多年,其能促进骨组织生成,生物相容性良好,不良反应基本未见报道。成功的临床应用不仅来源于它有骨引导性(Osteo-conduction),而且有促进骨组织生长的生物活性(Osteostimulation)。最近很多研究表明,生物活性玻璃是目前唯一能促进生长因子的生成、促进细胞的繁衍、活化细胞基因表达的人工合成
目的流动人口是结核病患者中一个重要的弱势群体。结核病患者在寻求医疗过程中任何延迟都可能对个人和社会带来危害,早期发现和诊断治疗对有效控制结核病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社会人口学特征、就医行为特征、疾病特征和诊断方法对东北D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及诊断延迟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为卫生当局和战略计划制定者设计和实施干预性结核病控制计划提供理论依据,为改进病例检测和更好地管理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奠定基础。
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是一组心脏代谢危险因素复合体,它也表现为一种血栓前状态。最近有学者提出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的比值能够作为预测Met S发生的有效生物标记物,但PLT/HDL-C(Ratio)的动态变化与Met S
<正> 1 引言生物活性玻璃,羟基磷灰石作为生物医用活性材料已得到广泛应用。羟基磷灰石(HAP)中Ca/P为1.67,与体内骨组织的Ca/P=1.68极为相似,因此已各种形式广泛用于骨组织的替换物。一般认为,羟基磷灰石是生物活性最好的材料之一。1970年,美国Florida大学的L.Hench教授开发出45S5生物玻璃,人们开始把兴趣投向生物玻璃上。生物玻璃用于人体硬组织的修复,能与生物体内的骨组
目的:在上颌前牙区,传统即刻种植技术存在唇侧软硬组织退缩吸收等美学风险。骨增量技术虽然可以修复骨缺损和预防骨吸收,但增加手术创伤和治疗费用,效果不确定。近年来,为了尽量防止拔牙后唇侧软硬组织的退缩吸收,牙片屏障技术(Socket Shield Technique)作为美学区即刻种植领域的新技术成为了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临床病例观察,评价该技术的生物安全性以及维持种植位点唇侧软硬组织轮廓外形的效果,
目的:根据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要求,针对医院内部学科评估的现实需求,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结合政策导向,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医院内部临床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医院内部开展学科评估提供量化工具,以期精准指导医院学科建设,实现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专题小组讨论法等方法,初步构建医院临床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咨询熟悉医院学科建设的相关专家,使用界
基于STAR-CCM+软件对安装首固定翼的无人艇在顶浪规则波条件下的运动响应和波浪推进航速进行研究。利用DFBI模块建立了波浪推进艇的数学模型,应用SST k-ω模型,结合VOF方法,对波浪推进艇在不同周期和波高条件下的运动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得出波浪推进艇垂荡和纵摇运动频率响应函数(RAO)及航行速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波高的增大,水翼产生的推力逐渐增大;艇体的垂荡运动响应受波高影响较小,艇体纵摇
目的:癌症是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疏水性多酚,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有氧糖酵解是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自噬可以通过升高糖酵解水平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姜黄素对自噬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姜黄素可以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进而抑制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来抑制肿瘤生长。内质网应激(Endop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扩散过程中,应用领域逐步从专用走向通用,从小众化走向普惠化,但其间所带来的机会也并非能惠及社会所有的物理空间和群体,形成了智能鸿沟。人工智能的离心力、穿透力和扩张力,加快了智能鸿沟的生成速度,加深了智能鸿沟的生成程度,加大了智能鸿沟的生成跨度,在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有可能因人工智能技术拥有和采纳程度差别而产生社会不平等两极分化的智能鸿沟。在对人工智能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