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经济越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就越大,事实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以能源的巨大消耗和浪费为代价的。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为世界第2位,大陆能源消费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0.9%,居第2位;而人均能源占有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石油也只相当于1/10。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以电力行业为例,尽管我国加大对电力工业的投资力度,使得电力行业在近二十年取得了辉煌业绩:发电设备年均装机量增长率为11.12%,发电量年均增长率为12.92%,二者的总量也双双跃居世界第二,虽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但仍存在较大的电力缺口,拉闸限电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要满足我国经济8%的年增长率和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每年就必须新增12000——15000MW的装机容量,为了保持这种增长速度,单靠国内资源是满足不了投资需求的,因此仍需要积极利用外资、扩大开放、积极探索其它更广泛的融资渠道来加大我国电力行业的开发力度。而在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在总量上位居世界首位,因此,大力开发清洁、可再生的水电资源成了一条较好的出路。然而,我国大中型水电项目又遇到了融资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的新难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融资和筹资成了非常紧迫的课题。电力行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成了首当其冲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对电力行业这样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也尤为重要。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我国目前形成了国内外银行贷款、股权、债权和商业票据等融资方式,但在新形式下仍然不能满足我国大中型水电项目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创新融资方式。项目融资属于一种新型的、较为灵活的国际筹资方式,在国际上称作“无追索或有限追索贷款”。从我国近年来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项目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及相关项目的实过程来看,项目融资对拓宽融资渠道、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外资金、提高我国的资金管理水平有着很好的作用,比如BOT、PPP和PFI等。如果将项目融资的各种模式用在大中型水电项目建设中将可以有效的解决水电资金缺口问题,同时也可以加快我国水电产业发展的步伐。除了以上所述融资模式外,我国大中型水电项目还可发展资产支持的证券化融资、组建电力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等创新融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