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汇率在国际贸易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从各个方面研究汇率理论,运用各种手段对汇率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但是对于我国的汇率问题,由其特殊情况,因为我国长期实行汇率的管制制度,所以对汇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汇率制度的选择和汇率定价等问题上,对汇率波动问题的研究比较少。通过对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特征逐渐显现,此时应该更加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更加科学的分析人民币汇率问题。在过去的四年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的问题,即在外汇市场微观结构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具有怎样的波动特征?对该问题的分析,不仅对商业银行,非商业银行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外汇风险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入研究人民币远期汇率,期权定价及其市场管理的基础。经济或金融时间序列存在着普遍的波动性现象,而波动性是描述汇率市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1986年Taylor提出了描述波动性的随机波动模型。近几年随机波动模型在我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研究者提出了众多的扩展模型,例如厚尾SV模型,均值SV模型等。但是此类标准SV模型的扩展模型模拟我国汇率时间序列的优劣程度并无确切标准。本文引入DIC准则,并运用贝叶斯方法,对SV族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贝叶斯理论,人民币汇率理论及随机波动模型的研究现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最后简要介绍了随机波动模型的发展及应用。第三章为SV模型的理论描述。这是本文的理论核心,首先介绍了标准SV模型,厚尾SV模型,SV-MN模型,SV-MT模型的基本形式,并进行了贝叶斯分析,得出了模型参数的后验分布。然后介绍了贝叶斯计算方法:MCMC模拟方法和Gibbs抽样理论。这为第五章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章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时间序列的基本统计特征。首先介绍了统计指标及数据的选取和说明。然后对数据进行了正态性、异方差和波动聚集性的分析,得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益率和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收益率的统计特性。通过QQ图、直方图、正态性检验得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收益率具有尖峰厚尾的性质;通过异方差检验可以得到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收益率具有异方差性。由这些统计性质,可以得出SV模型族可以刻画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收益率时间序列的性质;也就是说,本文用SV模型族作为理论基础是合理的。第五章为人民币汇率收益率波动的实证分析,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采用WinBUGS软件及第三章的理论知识,得出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收益率波动性的实证结果。最后,用DIC准则对SV模型族进行比较分析。根据贝叶斯定理,通过对标准SV模型、SV-T模型、SV-MN模型和SV-MT模型进行贝叶斯分析,得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表现出了很强的波动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比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波动水平大的多,风险也就高的多,在波动的扰动水平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比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的噪声更多,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持续性更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在SV模型族下的DIC值比较分析可以得到,在模拟人民币汇率数据方面模拟最好的是标准SV模型,但是在模型复杂度方面则要针对所研究的数据有不同的结果。模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优的是SV-MT模型;模拟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最优的是厚尾SV模型。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汇率收益率存在明显的尖峰厚尾特征。论文第六章是结论。总结了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收益率波动分析结果,本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