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类英语新闻中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隐喻研究观点认为隐喻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而语言学家莱可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语言中,更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中。语言中的隐喻只是隐喻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来源于我们的日常体验,而这种体验通常是通过文化来传达的。根据这一思想和概念隐喻理论,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对中美英语类经济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比较概念隐喻使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揭示概念隐喻的认知本质,并探究跨文化因素在隐喻变体及隐喻分布差异中所起到的作用。  本文语料均来自中美较权威的英文报纸,如美国著名报纸《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环球时报》英文版,从中共选取了120篇篇幅相当,均发行于2015年至2016年的经济类新闻报道,其中中美经济类英语新闻各占60篇。作者对其中出现的隐喻进行了辨别分类,并归纳出经济语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八种隐喻,包括上下隐喻,人类隐喻,战争隐喻,旅行隐喻,体育隐喻,航海隐喻,气候隐喻以及液体隐喻。通过对每种隐喻的映射过程图示和隐喻表达的总结分类,证明了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及认知本质,同时本文针对中美英语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使用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跨文化层面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概念隐喻存在的文化相对性。通过分析,中美文化差异中的三个因素对隐喻变体的形成产生了深厚影响:海洋文化,农业文化及个人价值取向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认知过程有着极大的相似性,都是依靠自身的体验来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人们也可以把社会文化环境当作一种体验,文化的不同正是导致隐喻表达上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时,人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隐喻使用上的文化差异性,以实现更好交流。与此同时,通过对中美英语经济新闻的英英对比,隐喻运用以及写作风格的显著差异可以为国内的特殊用途英语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其他文献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more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seize opportunities to expand their business in the global market. As we are living
美国和加拿大同处于北美大陆,又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两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但都先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控制,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近、现代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转谷氨酰胺酶(TGase;EC2.3.2.13;全称为蛋白质-谷氨酰胺γ-谷氨酰胺基转移酶)是一种能催化多肽或蛋白质的谷氨酰胺残基的γ-羟胺基团(酰基的供体)与许多伯胺化合物(酰基受体)
  本文旨在调查基于形式和基于内容的两种教师反馈以及它们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此外,英语写作教师的反馈方式及学生对反馈的态度也在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的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