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群内各城市发展差异悬殊导致的结构性失衡已成为城市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桎梏。这从客观上要求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充分重视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包容性发展问题。首先,本文系统的梳理了城市群与包容性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概念,即,城市群发展进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能够在公平获得发展机会的基础上,形成井然有序、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局面,并最终实现共享城市群发展成果的目标。公平性、协同性、共享性是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本质特征。其次,从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出发,构建了以发展机会公平性、发展过程协同性、发展成果共享性为维度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SPSS16.0对我国18个城市群(194个城市)在三个时间节点(2005年、2010年、2015年)上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运用相应模型进行测算。结果如下:(1)我国城市群包容性发展得分在三个时间节点上依次递增,表明我国城市群的包容性发展水平逐步提升;(2)城市群包容性发展水平排在前三位的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从K-Means聚类结果来看,201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包容性发展水平已跌入第三阶梯,其包容性发展有放缓趋势;(3)京津冀城市群的包容性发展得分排序在三个时间节点上呈下降趋势,与同等级城市群相比,其包容性发展严重滞后;(4)从经济区域层面来看,包容性发展最好的是东部沿海经济区,最差的是大西南、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最后,本文构建了以各城市群包容性发展水平为因变量,以政府因素、行政因素、空间因素、产业因素、交通因素为自变量的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模型,探究了影响我国城市群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因素。采用Stata12.0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调控力度、行政等级差异、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以及交通通达程度对城市群包容性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行政依附程度、空间距离大小对城市群包容性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行政壁垒存在与否对城市群包容性发展影响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