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明确了金融市场改革的目标,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完善监管体制等措施的出台无疑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格局已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值得受到关注。运行效率作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不仅仅影响到商业银行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情况,更是会对银行的经营成果和综合实力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围绕运行效率展开论文的写作工作,在DEA相关实证研究的支持下对十五家所选取的样本十年间的效率水平给予了有效的计量,并随后对结果进行了说明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发现,排除2008年和2009年,总体来看,10年间效率值表现出了不断增加的势头,但是三类银行的表现参差不齐。具体来看,从2005年到2014年,城市商业银行的表现始终不理想,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与之相反,股份制类的发展势头一直最为良好,但国有类的表现平平,始终处于中间水平。其次,本文选用所测度的运行效率值作为被研究的指标,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层面出发探究它的主要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在宏观层面中GDP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银行效率显著相关,而CPI增长率与运行效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微观层面中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非利息收入占比都与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有关,其中,资产负债率的影响程度最大,但是资本充足率却与其不相关。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最后为提高运行效率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