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局部止痛药物网状荟萃分析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顽固性神经性疼痛,因全身性治疗受限于药物的耐受性以及方便性等,多种局部止痛药物相继问世以及广泛使用,探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常用的局部止痛药物,及此类药物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比较以及安全性比较。
  方法
  选择PubMed、Cochranelibrary、MEDLINE以及EMBASE数据库,通过系统性地检索主要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以及“局部药物”,时间数据库可检索的最初时间至2019年6月12日获得相关文献。提取以疼痛评分标准如(NPRS和VAPS)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变化作为疗效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数作为安全性评估指标等相关数据。通过Revman5.3,TheStata14.0以及GeMTC0.14.3等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直接比较结果以及贝叶斯网状荟萃分析。
  结果
  通过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纳入共12个相关研究,涵括低浓度辣椒素、高浓度辣椒素、利多卡因、阿司匹林、吲哚美欣以及双氯芬酸钠共6种局部止痛药物,最终合格的研究进入相关荟萃分析。通过直接对比以及贝叶斯网状荟萃分析,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局部使用高浓度辣椒素以及局部使用阿司匹林与安慰剂相比,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双氯酚酸钠以及吲哚美辛与安慰剂相比,治疗效果并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利多卡因相比于双氯芬酸钠、吲哚美辛、安慰剂、低浓度辣椒素、高浓度辣椒素在治疗效果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利多卡因在6种局部止痛药中疗效第一的可能性是最大的。而且利多卡因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优势。
  结论
  对比于其他局部止痛药物,局部使用利多卡因可能是治疗效果最好以及耐受性最好的药物,并且推荐使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背景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DFR)作为反应血栓性疾病的一项新指标,近来研究在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明确DDFR和急性脑梗死两者关系及在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本研究回顾纳入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汕大附一神经内科一区住院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共273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住院非脑梗死患者共79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
背景与目的: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 PDS)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 P D )有相似症状、体征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PDS患病率越来越高。步态障碍是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症状之一,由于其具有致残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0VascularParkinsonism,VP)是由脑血管及相关因素造
背景与目的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尿酸水平和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存在关系,但结论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水平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发病后最合适的尿酸水平。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9例,不包括接受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次日早晨测定的血清尿酸水平和其他临床资料;随访评估患者
学位
学位
研究目的和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运动症状为主,但半数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会进展为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PD-MCI),并可能逐渐发展为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with dementia, P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