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期行为、情感和认知等方面异常的一组综合征,可分为三个亚型,即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及混合型。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国内为1.3%~13.4%,国外为4%~12%,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多以注意力不集中或学习成绩差而就诊,经正确治疗和行为指导可取得较满意效果;如诊治不及时,易发展成厌学、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然而由于人们对病因、主要症状、治疗的认识不一,本病被更名多达20余次,更重要的是此病临床诊断主要以患儿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心理测试量表为依据,尚缺少较可靠、客观的诊断指标。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的进一步研究,尤其对P300波研究的逐步深入,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P300波(又称P3波)是刺激后300ms左右时出现的阳性波,其应用范围广泛,凡涉及到认知能力和认知活动的问题,均可将其作为研究工具。目前,P300波与ADHD关系的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利他林(methylphenidate, MPH)是一种皮层激动剂,是治疗ADHD的有效药物,能改善大脑的生理功能,从而缓解注意障碍,其有效率为70~80%。本实验目的是观察ADHD患儿服用MPH前后P300波形的变化,判断MPH疗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对象为2004年1月~2004年12月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发育儿科就诊,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半年以上”为主诉,年龄为6.5岁~14岁,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患儿,共60例(由两名医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