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行企业并购海外银行市场绩效研究——以越秀集团收购创兴银行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推进,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国内企业扩张企业版图开展并购,加之国际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良机,海外并购成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新方式。2013年,中国企业并购案例数量总共有1232起,海外并购金额高达384.95亿美元,同比增长30%,连续3年创造历史纪录。由于政治、文化、法律、财务等方面不同,中国企业开展混合并购和海外并购风险较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海外并购大约只有30%是成功的。
  广州越秀集团此次收购香港创兴银行既跨区域又跨行业,是典型的混合并购案例,也是境外银行并购案例。因其特殊性,并购双方需要仔细斟酌并购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既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进行规模扩张开展混合并购,又要避免因盲目扩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中国企业来说,并购终究是一把“双刃剑”,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多样的并购特征,并购双方的整合和市场反馈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在概括有关并购理论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事件研究法中的两种模型,对此案例中的市场绩效问题进行了分析,以观察这次并购能否为并购企业的股东带来财富增长。
  本文分5章节:
  第1章是绪论。这部分首先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其次是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对公司金融并购理论中海外并购和混合并购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总结,尤其关注了市场绩效研究方法的文献,并发现研究成果的不足和可以发展的空间,之后提出适合本案例的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并点明了文章的创新之处。
  第2章是并购案例概述。在对广州越秀集团收购香港创兴银行的案例具体了解后,笔者分析其并购的背景、并购双方动机以及并购过程。对并购动机分析中既指出了主并购方混合并购的必要性,又说明了目标公司被选中的必然性。此次并购活动经历了战略准备、谈判签约、并购整合这三个阶段。
  第3章主要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并购的市场绩效。首先介绍事件研究法中CAR模型和BHAR模型的研究路径,然后用CAR累计超额收益模型计算主并购方股东收益、目标公司股东收益以及考虑公司相对规模的综合收益,用BHAR持有超额收益模型分析并购双方的市场绩效,评价市场绩效表现。实证结果表明,此次并购重组事件对越秀集团和创兴银行的股东收益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且对双方的综合影响也有着负趋势,并购公司的并购行为从考察期间来看都未实现正的回报,但后期有将来实现正持有超额收益的扭转趋势。
  第4章进行实证结论分析。经过前文对案例的详尽研究之后,笔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并购未能实现股东财富增长的原因。理论层面来讲,可以从代理成本理论视角解释并购双方市场绩效不理想,也可以从协同效应视角解释并购绩效后期向好的表现;而从现实层面看,混合并购的复杂性、海外并购面临多重风险解释了市场绩效不理想现象,同时并购整合效应使市场绩效出现后期向好的趋势。
  第5章归纳本文研究结论及启示。笔者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对结论进行分析说明,同时归纳总结越秀集团收购创兴银行的启示,从而为非银行企业并购海外银行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最后提出文章的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会议
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一方面正深刻地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塑造着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起步晚,2007年后才真正开始发展跨国经营。目前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规模发展与中国对外投资的体量增速是很不相称的。目前,不少的中资银行规模位于世界前列,但海外经营却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跨国经营的银行区别不小,具体体现在业务、规模、效率和竞争力上。中资银行要开拓国际市场,首要任务便是突破和改进国际
学位
学位
期刊
并购是企业实现迅速扩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市场化进程越来越迅速的今天,并购活动的发生也日益频繁。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已有20余年,前后共经历了四次券商并购浪潮,前三次都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政策因素,只有当今的这次券商并购浪潮是完全市场化的。在证券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出台的各政策也为第四次券商同业并购浪潮提供了支持。  在金融体制改革的热潮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下,证券市场也面临新的转变,券商通过市场
学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各界学者对于金融机构体系和运作的广泛关注,其中银行业在危机中起到了不小的影响,并且在经济复苏时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场经济危机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在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占有的绝对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依赖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在全球大范
学位
由于上市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存在利益冲突,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大股东往往会利用其影响力促使上市公司进行有利于自己的关联交易、制定对自身有益的公司股利政策等,从而侵害小股东利益。2000年,Johnson等人首次使用“tunneling”(即隧道行为,也译作隧道效应、隧道挖掘、掏空行为)一词来形象地描述大股东对于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而隧道行为也逐渐成为学界关于公司治理方面研究的焦点之一。  在中
学位
期刊
报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