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化论词”,是宋人词论的重要特征。宋代词论呈现出“诗化”的特点,从共时形态来看,具体体现在三点:借诗论术语论词、引诗人诗句论词和以论诗标准论词。从历时形态来看,其发展脉络为:北宋时主要是本源论,提出“诗词同理”、“词为诗裔”;宋室南渡后,“跻攀风雅”,词为世用的思想论破空出世;南宋中后期,讲论词法的同时吸收诗法,艺术论成为此期主流。宋人“诗化”之词论,对宋词和当时词学观念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于宋词创作而言,词论之“诗化”倾向,正与宋词之“雅化”趋势相符合,但是二者并不同步。在雅化理论正式提出之前,宋初词作已经处于一种无意识的诗化之中,而由苏轼开始,一至于南宋,词人们才从观念上意识到并总结着雅化理论,并以此进行着词的创作。于宋代词学观念而言,带有诗化特征的词论,在宋代词论史上是具有承续关系的。宋代词论这种“诗化”特征的成因,大略有二:第一,淑世精神的引导。一方面,淑世精神直接参与到宋人将词视为抒发家国之恨、激励现实有为之途径的转变之中,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南渡词人身上;另一方面,淑世精神为诗歌进入文人的整个人生提供了可能和依据。第二,“以高行卑”定势影响,即文体之间其体位有高下之分,高体位的文体可以影响到低体位的文体,反之则不行。宋词并非只是单纯的文学形式,它生长于一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中:作为一种源于精神自足需要的游戏,词具有不可或缺的技术层面的要求(协律可歌),这种技术层面的经验牢牢地渗透在宋人对词的看法里边;除去词的技术层面因素,它又是文本的,是具有文学性的,并且这种文学性在宋人的词学观念中愈发凸显。宋人论词所显示的词学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从游戏遮蔽到去遮蔽,词之文学性不断显现加强的过程。由此可见,需要考虑到词的文学性因素和外在的技术层面因素,即文本与音乐,站在这两个角度,区分不同的发展阶段,才能比较全面地对词做出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