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志忞的音乐美育思想与实践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直接导致了中国文化由内容到结构上的变化,从而使整个教育体系和模式发生了质变。20世纪前后,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和新式学堂的建立,学校音乐美育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中国近代启蒙音乐教育家、理论家曾志忞为中心,从分析和论述他的音乐美育、音乐创作、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入手,描述了我国近代音乐美育的发展脉络。同时围绕他的音乐美育实践及音乐美育思想等方面展开较为系统、深入的梳理与分析,继而以揭示、归纳、提炼出曾志态音乐美育思想的主要方面、对后世的影响、现实意义和历史局限与缺失。第一章:“生命轨迹与艺术贡献”。此章节描述了曾志态—生及每个时期的心路历程;他从事的音乐活动,主要有“启蒙开拓,实践为先”、“理念更新,独辟蹊径”、“学习西乐,改造中乐”三个方面的音乐贡献,反映出曾志态一生的独特奉献与成果。第二章:“生成背景与思想来源”。从近代以来的“社会文化背景”、“艺术教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展延,反映出曾志忞音乐美育思想生成的前提条件;探究了曾志态音乐美育思想的来源和实践基础,反映出曾志态音乐美育思想生成的直接动力源泉。第三章:“美的探寻与美育思想”。“美的探寻”主要是以“音乐的追问”、“美育的向度”、“美育的途径”、“美育的生态”四个角度来解读曾志态对音乐美育的理解,并进一步归纳、涵盖出曾志态的音乐美育思想。第四章“美育践行与案例求实”。从多个维度来说明他的美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揭示其美育践行指导思想及前进方向。结语:“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曾志态,一位从历史中走来的音乐美育理论实践家。
其他文献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处于普及化边缘,整个高等教育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在政府积极引导、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目的:建立大鼠IgA肾病模型,探讨白茅根及其复方汤对大鼠IgA肾病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茅根组,茅根复
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从心理角度研究学生期末选择学习环境时的考虑因素及其选择后的学习情况,试图对竞争图书馆和自习室座位的现象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明知期末图
偏序关系是比较典型和重要的一种关系,有很多实际的应用。定义了独立元素、孤立序偶、单调传递序偶,证明了有关的性质,给出了偏序关系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