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EB病毒(EBV)在儿童中的流行特征,并通过对重庆地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的临床特点,从而为EB病毒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检中心应用ELISA法行EB病毒衣壳抗原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全面调查,应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从性别、年龄及季节等方面统计EB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对我院2009年住院确诊的30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9年重庆地区18岁以下人群EB病毒总体感染率为35.27%,新发感染率为12.66%。2.EB病毒的累积感染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至学龄前期近半数儿童已发生感染,3-5岁为感染发生的高峰年龄。2009年EB病毒感染在本地区可能存在季节性的差异(P<0.05),累积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的分布无性别差异。0-3月、3-6月、6-12月、1-2岁、3-5岁、6-12岁、13-18岁EB病毒的累积感染率分别为27.70%(实际低于该值)、10.48%、14.13%、27.69%、44.61%、51.99%、57.34%;新发感染率分别为1.15%、1.25%、2.52%、12.55%、22.21%、18.55%、20.3%。2009年1-12月中的3月及9-10月EB病毒的新发感染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按性别比较EB病毒累积感染率及新发感染除1-2岁组有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均无差异(P>0.05)。3.确诊的306例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以学龄前期儿童为主,3-6岁占158/306例(51.63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276/306例(90.20%),淋巴结肿大271/306例(88.56%),咽峡炎268/306例(87.58%),肝肿大221/306例(72.22%),脾肿大163/306例(53.27%)肝脾均肿大161/306(52.61%),眼睑浮肿130/306例(42.48%),鼻阻104/306例(33.99%)。部分症状的分布具有年龄差异:咽峡炎在≥7岁儿童多见、而鼻阻在<7岁儿童多见(均P<0.05)。IM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出现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为:肝损害(16.34%),肺炎(10.45%),支气管炎(10.13%),心肌炎(8.17%);严重并发症EB病毒相关的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发生率为0.98%。白细胞增高(大于10×109/L)的81.37%,以淋巴细胞为主,变异淋巴细胞大于10%的占37.91%。ALT大于参考值上限的病例为156/293例(53.24%);AST增高的病例为153/293例(52.22%),≥7岁患儿的肝损害较<7岁儿童重(P<0.05)。嗜异性抗体阳性患儿97/170例(58.08%),<3岁患儿阳性20/42例(47.6%);>3岁患儿阳性77/128例(60.16%)(χ~2=2.02,P=0.15)。结论1. 2009年重庆地区18岁以下人群EB病毒的总体感染率为35.27%;3-6月、6-12月、1-2岁、3-5岁、6-12岁、13-18岁EB病毒的累积感染率分别为10.48%、14.13%、27.69%、44.61%、51.99%、57.34%;学龄前儿童已有近半数发生感染,3-5岁为感染的高峰年龄段。2.重庆地区2009年EB病毒的累积感染率及新发感染率无性别差异;全年中3月及9-10月感染率较高。3. IM在重庆地区的好发年龄为学龄前期,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及咽峡炎、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鼻阻及眼睑浮肿也是重要的临床特征。鼻阻及咽峡炎的分布具有年龄差异,较重的肝脏损害以年长儿多见。该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但预后大多良好,少数患儿出现EB病毒相关的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预后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