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紫草质量控制及其DNA条形码鉴定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以根入药,具有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紫草资源不断减少,市场上逐渐出现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情况。因此,本实验以新疆道地药材新疆紫草为实验材料,首先进行紫草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成分测定,继而开展质量研究,并筛选适用于紫草药材鉴定的DNA条形码,为进一步控制新疆紫草药材质量和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同时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筛选新疆紫草浸种的最佳外源激素;使用超声提取工艺,优选新疆紫草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表明浸种的最佳外源激素为150mg/L矮壮素。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浸提次数4次、超声提取温度45℃、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
  (2)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野生新疆紫草中总黄酮、多糖及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采集14批不同生长期人工栽培新疆紫草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UV法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表明不同产地、生长年限新疆紫草中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5月份采收2年生新疆紫草中左旋紫草素、乙酰紫草素、羟基萘醌总色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0.109%、1.388%、1.906%,4月份采收2年生药材中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最高,为0.535%。
  (3)通过薄层色谱法(TLC)和HPLC法对34批新疆紫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建立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其化学组分特征和分类,同时测定萘醌类成分的含量,并进行差异标志物的筛选。结果获得的新疆紫草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且斑点清晰。建立的新疆紫草HPLC指纹图谱特征性强、稳定性高,34批样品共获得12个共有峰,除市售品中的3批药材相似度低于0.72外,其余药材的相似度均高于0.86。聚类分析(HCA)将34批新疆紫草药材分为2类,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类似,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能将不同来源样品进行区分,共识别出6个质量差异性标记物,指认左旋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和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3种成分。34批新疆紫草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4)采用ITS、ITS2、psbA-trnH三种条形码序列对紫草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定分析,并考察比较其对于紫草药材鉴别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各序列的鉴定成功率依次为ITS2、ITS、psbA-trnH。种间最小变异大于种内最大变异的序列为ITS2,且平均种内变异最小。在barcodinggap检验时,ITS2序列种内和种间无重叠区,其次为ITS序列重叠区域较小。NJ树结果表明ITS、ITS2序列对样品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均将软紫草属与其他属分开,psbA-trnH序列未将紫草药材及其混伪品分开。综合结果表明,ITS2序列为鉴别紫草药材及其混伪品的较理想条形码。
其他文献
针对国内外较少探讨除草剂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废水应用O3/UV处理,尤其是杂环取代脲类除草剂生产废水的降解,本文采用O3/UV技术,研究了特丁噻草隆生产废水的水质特性,并对特丁噻草隆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大致实验分析,考察了O3/UV技术降解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过程中的臭氧氧化机理,并对降解过程中不同臭氧投加速率,不同初始COD浓度,以及不同初始pH值等因素对降解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讨论了O3/UV降解前后,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总有机碳,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的变化;同时研究了降
浮球式惯性平台是一种新型无框架稳定平台,其采用浸没在液体中的稳定球体建立测量载体运动的参考坐标系。由于球体被液体包裹且受到静压支承系统的全方位支承,因此浮球平台能够适应载体的大过载、高动态机动和强振动环境,可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和新型战略导弹的理想导航系统。球体在惯性空间保持稳定是浮球平台作为导航系统的基础,本文将针对球体稳定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的浮球平台研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了载体运动情况下自由球体的运动特性。球体的配重误差导致球体密度与
地面物体的定位、空间飞行器的导航和跟踪均需要用到天球与地球坐标系的精确变换矩阵,而地球定向参数描述了这种转换关系。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得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较长时间的分析,不能实时获取EOP值,最终导致EOP值的获取在时间上滞后,对于需要实时EOP数据的应用造成了很大影响,使得EOP的预报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EOP的预报受到多种地球物理因素的干扰,预报难度比较大。论文从EOP的理论设计出发,围绕EOP的预报及其对导航卫星轨道计算中的影响开展研究,可为EOP预报和航天器轨道计算提供重要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工
餐厨垃圾(food waste)具有资源和废物的二重性,适当地利用现有的技术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可带来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水热炭化技术可以将有机垃圾转化为功能性碳素材料,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针对餐厨垃圾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产量大等特点,以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开展餐厨垃圾水热炭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①研究水热炭化原料的化学组成对水热炭产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炭化的主要产物是水热炭与水热液,气体仅占极小的比重。碳水化合物是促进水热炭形成的重要组分。蛋白质无法单
近年来,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中国水处理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吸附技术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廉价和出水水质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处理废水污染最有应用前景的处理手段之一。氢氧化锆是两性氧化物,碱性较强,在生产生活的多个行业都有应用,如颜料、玻璃等化工行业,研究中发现其对有机物的吸附有很大潜力,但查阅现有文献,发现对其吸脱附性能和吸附机理尚未有相关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氢氧化锆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吸附、脱附性能,探讨了废水初始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采用NaOH溶液浸泡对吸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加快以及人口不断增长,城镇污水和污泥产量也随之增加。然而,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已不能达到现阶段“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要求。水热碳化技术利用其不受含水率限制、脱水性能强及产物可进行资源化利用等优势,现已成为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因此,本研究以重庆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为水热碳化反应原料,针对反应条件对水热碳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设置200℃、220℃、240℃和260℃四个反应温度和2h、4h、6h三个反应时间共1
苯并三唑(BTA)和苯并噻唑(BTH)是两类典型的苯并杂环化合物,它们由苯环稠合一个杂环而成,化学结构稳定,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等行业中,导致其在污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自来水中被普遍检出。由于该类化合物水溶性好、难生物降解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若进入水体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目前,传统废水处理技术对这类化合物的降解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了保障日常饮用水安全,有必要开发一种高效、快捷、绿色降解苯并杂环化合物废水的水处理技术。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集臭氧氧化、自由基氧化、紫外
餐厨垃圾处理是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而填埋、焚烧和厌氧消化等传统处理方法存在减量效果有限、资源利用率低及二次污染控制成本高等问题。水热碳化和热解是两种简单便捷的餐厨垃圾可持续处理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转化效率高及可产生增值产品等独特优势。水热碳化和热解产生的生物炭稳定、多孔、富含碳元素,在生物能源、固碳减排、土壤改良及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关于水热碳化和热解的对比研究较少,而全面了解水热炭和热解炭的理化性质对餐厨垃圾的处理、碳化技术的发展、生物炭的应用及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具有
马铃薯具有营养价值高、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点,我国积极推进其主食化应用,其中挂面是实现马铃薯主食化的重要途径。然而,马铃薯全粉为熟化产品,在面条中添加量超过10%,会导致面带粘辊、断裂,面条蒸煮损失大。为此,论文基于三层复合压延创新高添加马铃薯挂面加工技术,采用质地分析与低场核磁技术优化压延参数、干燥条件,成果将为马铃薯主食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基于面带三层复合压延,制作高添加量马铃薯全粉面条;通过分析压延过程中内外层厚度及面带抗拉伸能力变化,优化高添加马铃
灵芝(G. lucidum)作为一种广为人知的药食两用真菌,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灵芝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完善以及自身特有的次生代谢方式,使灵芝日渐成为潜在的模式担子菌。灵芝的液体发酵技术具有周期短、成本低、产量高、有利于工业化等优点,从而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发酵菌丝体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与种类均低于子实体。
  本文拟在灵芝发酵过程中进行超声处理,旨在通过低能耗的物理场方法提高其发酵效率。本研究利用发散式超声设备辅助灵芝液体发酵,并比较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