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一 探讨严重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正颌-正畸联合矫治,通过比较术前、术后颜面软组织侧貌的变化,对矫治效果进行评价。 二 了解成人骨性Angle 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从而探讨直丝弓矫治该类畸形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 一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严重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18例,男5例,女13例,年龄19~41岁。在术前和术后一个月内摄取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14个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进行矢状、垂直向的分析。 二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矫治完成的骨性Angle Ⅱ~1类错(牙合)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7~28岁(平均19.7岁)。矫治设计均为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分别对矫治前、后一周内摄取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对17个硬组织测量项目和13个软组织测量项目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 所有治疗前后数据的变化采用统计系统软件SPSS10.0进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 结果 一 采用正颌-正畸联合矫治前后颜面软组织侧貌的变化: ①软硬组织角度、线距的变化:SNA角、ANB角、上中切牙距和颌凸角明显减小(P<0.01),上颌突距和上中切牙距也减小(P<0.05),而颏突距明显增大(P<0.01),SNB角、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和B-N距也变大(P<0.05)。鼻唇角和下唇至审美平面距明显变大(P<0.01),领唇沟点至审美平面距也增大(尸<0.05),而上唇至审美平面距术后明显变小(尸<0.01),唇间隙和上中切牙露齿距也减小(尸<0.05)。 ②矢状方向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手术后上领软硬组织标志点均向后移位,而下领软硬组织标志点均向前移位。各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后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 (尸<0.05)。软组织标志点中上唇突点和上唇下点明显后移(P<0.01),上唇沟点也向后移位(尸<0.05),而软组织颊前点前移(尸<0.05)。 ③垂直方向软硬组织标志点的变化:术后上、下领软硬组织标志点皆向上移位。各硬组织标志点手术前后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尸<0.01)。软组织标志点中上唇下点和软组织须前点、下唇下点、下唇突点和颁唇沟点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二拔牙矫治前后牙领面软硬组织侧貌的变化 ①硬组织的变化:前牙覆胎、覆盖、uI一SN和LI一MP角均减小(P<0.01),ANB、UI一NA角、Ul~NA距、LI一NB距和LI一MP距也变小(尸<0.05),而上下中切牙角UI一LI变大(P<0.01)。 ②软组织的变化:鼻唇角、上下唇角明显增大(P<0.01),上唇角、上唇突度明显变小(尸<0.01),上唇厚度增加(尸<0.05),下唇角变大(尸<0.05),下唇突度变小(P<0.05)。结论 一严重骨性安氏H类I分类错聆患者采用正领一正畸联合矫治后颜面软组织侧貌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术后颜面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 二成人骨性AngleH‘类错胎拔牙矫治,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的掩饰性矫治完成的,而上、下领基骨无明显变化。矫治后磨牙关系由H类变为I类,同时牙领面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表现为上领和上前牙突度减小和上下唇突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