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健吾在中国近现代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对象中,戏剧又是不可忽视的一支,他对戏剧作品的赏析和评论见解独到,从不同的方面凸显着作者这个角色在戏剧批评中的主体性。作为戏剧评论者的李健吾虽然是在以文论剧,但他并未将自己限制在戏剧文本的话语范围之内,而始终在以自己宽广的艺术视野和厚重的学识积淀对剧作进行着丰富而精彩的阐释,戏剧批评作者的主体性也随之确立起来。而正是这一特质让李健吾的戏剧批评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学批评领域独树一帜,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李健吾戏剧批评的创作历程以及相关作品的分析,深入李健吾的戏剧批评观中,从思想基础、形成原因、表现形式、深远意义及所遇困境等几个方面来认识其戏剧批评的作者主体性。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绪论部分,对李健吾的戏剧批评事业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并且提出了李健吾戏剧批评作者主体性的问题;第二部分开始深入到李健吾戏剧批评的思想基础来探究其作者主体性的形成原因,作为学贯中西的批评家,李健吾的文学养分一方面来自留法期间对西方文论的钻研,另一方面又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熏陶,两者合在一起才造就了李健吾富有作者主体性的批评风格:第三部分对李健吾戏剧批评展开全面的梳理,根据特点的不同将其中能够体现出作者主体性的种种要素归纳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既涵盖了批评标准、批评原则等批评观念的倾向,也包括文风、文体等艺术风格的追求,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列举和梳理,使得李健吾戏剧批评的作者主体性一目了然;第四部分的研究是将李健吾的戏剧批评置于20世纪文学批评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李健吾戏剧批评作者主体性在这个批评话语不断变革的时代中所遭遇的各种挑战,而这些挑战随之造成了许多困境,这些困境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有些是现实的,有些是观念上的,但它们无一例外都对李健吾戏剧批评的作者主体性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害;第五部分立足于当下中国的文艺批评,从客观的视角分析了文艺批评环境的不足和作者精神的缺失,由此突出了李健吾戏剧批评作者主体性的现实意义和作者精神的传承问题,并肯定了李健吾总是行走在评论的边界且不断追求突破的批评姿态。当然,本文在资料搜集、理论建构等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是真诚地希望为李健吾批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角度,并且对当下中国文艺批评环境的改善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