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逻辑”批判与“生活逻辑”构建: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jifang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岩佐茂,以其鲜明的现实性、可行性特征的生态环境思想,成为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领域最出色的代表之一。他不同意通过激烈的社会革命推翻现存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激进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不赞同主张绿色资本主义的保守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更是反对主张回到前资本主义的悲观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岩佐茂环境思想属于现实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其核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他指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是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了环境破坏,所以,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在于探寻不破坏环境的经济活动方式。为此,人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摒弃资本逻辑主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存生产生活方式,实践遵循生活逻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实现生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资本逻辑批判与生活逻辑构建是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迄今为止,在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域,岩佐茂提出了最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并存的策略方案。同时,从资本逻辑批判与生活逻辑构建的维度来实现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岩佐茂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视野,开辟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论文本着完整客观地总结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成果,着眼于为当代中国环境与发展问题提供马克思主义的解决思路,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启示的宗旨,采用文本解读法、问题研究与人物思想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对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一系列基本理论、观点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阐释评价、比较分析。论文由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第二、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五、六章是论文研究的必要延伸,结语是对论文核心思想与观点的总结与概括。第1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综述、突出特色、创新之处和不足。阐述了选题的原因,国内外对该选题研究的现状及ii未来研究趋势,以及该选题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的价值。第2章系统梳理概括了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核心概念和理论特征。首先,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化造成的全球环境破坏,日本战后日益严重的产业公害,日本公众反公害运动以及学术界关于公害产生原因的争论,成为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格仑德曼、本顿、福斯特等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西方环境伦理学以及日本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是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再次,资本逻辑、生活逻辑是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准确把握岩佐茂环境思想的关键和逻辑出发点。最后,岩佐茂一改欧美学者生态问题上理论研究的风格,立足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结合现代日本的环境公害,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理论诠释和实践应用,形成了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资本逻辑批判与生活逻辑构建相结合的鲜明特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第3章资本逻辑的生态学批判。岩佐茂首先考察了近现代工业化怎样造成环境破坏的历史,接着,对现代生态环境破坏根源探寻中的种种误区,主要包括现代技术说、经济增长说、人类中心主义说、人性说、生产关系说等等,逐一进行了有力的驳斥。在此基础上,岩佐茂对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破坏环境,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透过种种造成环境破坏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逻辑对造成环境破坏的决定性作用。最后,岩佐茂进一步分析论证了资本逻辑框架下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可能性,绿色资本主义的虚幻性,从而使这种资本逻辑批判变成了对生活逻辑价值目标追求的逻辑前提。第4章生活逻辑的生态学构建。在环境问题上,有别于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注重“破”,即对造成环境破坏原因的批判,岩佐茂更注重对解决环境问题具体方案的探寻和设计的“立”。岩佐茂认为,生活逻辑内含着保护环境的必然性,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只有遵循生活逻辑,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这就要求,人类必须确立优先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理念,摒弃当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建立环保型循环经济体系和构筑循环型社会,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到生态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的改变。生活逻辑的环境保护理论是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第5章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评析。通过发掘梳理生态学与马克思理论之间的关系构建马克思生态学,是岩佐茂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生态学发展和深化;提出超越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对立,在人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基础上构建马克思主义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环境伦理学;创新性地把马克思“控制自然”思想解读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控制”,是岩佐茂对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和亮点。当然,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也体现出对马克思生态学建构的系统性不够,二元论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过分强调“人的立场”,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妥协等方面的不足。这些缺陷使其理论的革命性作用大打折扣。第6章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在生活逻辑的指引下,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长效机制。主要是:加强政府环境行政的理念、制度和作为建设;提高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意识,加强企业的环境法律责任建设和环境伦理责任建设;充分认识公众绿色参与的意义,准确把握公众绿色参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究提高公众绿色参与的对策。结语。研究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1)在当代,资本逻辑依然主导社会经济活动、生态社会革命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践行生活逻辑,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是人们的明智选择。(2)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最突出的特征和闪光点是对生活逻辑的追寻,由此,可以把其生态马克思主义概括为“生活逻辑环境哲学”。(3)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当代视野,开辟了当代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其他文献
<正> 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结论,它已经而且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证实。然而,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却宣扬两种制度的“趋
目前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00亿美元,后续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该行业的客户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而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又以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类在金融业发
介绍了FGF10(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10)的生物学特性,并从胚胎阶段和出生后阶段入手对国内外有关FGF10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随之涌现出来。中小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保证企业稳步健康的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中小民营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最主要的形式,在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现代城市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不竭的运力支持。近年来,
高校读者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要对象。他们应享有参与图书馆管理,并对文献服务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及进行民主监督等权利。高校图书馆应采取措施尊重和保障读者参与
中国艺术家们忧郁感伤的心理机制尤为发达。其作品十分自然地在生存于忧患之中的人们心灵上激起共鸣,从而产生比较强烈的审美效应。这种效应反过来又刺激了创作者对忧郁感的
数学虽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的学科,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语言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有效性,就更应当重
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公众当前讨论的焦点。随着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绩。但是,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当前,环境问
国民对外交的关注和参与是民国时期外交的一个重要特点,持续不断的国民外交运动推动了民国外交的现代化进程:它强化了“以民众为主体”的外交观念,也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外交政